《穆谢特》观后感

时间:2022-11-24 22:48:0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穆谢特》观后感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的《乡村牧师日记》《少女穆谢特》和《在撒旦的阳光下》先后被布列松和皮亚拉改编成电影,三部片均是影史的经典之作。在《穆谢特》的原著中,作者使用了大篇幅的语言与心态描写,来组建形成穆谢特悲剧的心理基础和外部环境。电影则不一样,以极简主义著称的布列松,通过对现实细节的简单提炼,就勾勒出少女与外部世界的深刻对峙,从而让人的精神在一种日常却又极端的外部状态下完成一次超验式的质变。磨难和净化是布列松电影的故事,主角都最终接受命运,获得自由。

《穆谢特》观后感

  穆谢特所处的世界,充满了恶意。学校以规则束缚她,家庭以父权惩戒她,社会以道德憎恶她,情人以私欲欺骗她,唯独母亲爱护她。她拒绝这个世界的一切,她的蔑视与冷漠是对这个世界的无声报复。

  用泥团对抗

  放学后,穆谢特经常躲在草丛里用泥团偷袭女学生。仔细看,你会发现这几个镜头并不是随便给出的。穆谢特前后共有五次偷袭行为,前两次一正一反打在女同学的干净衣服上,第三次打在手提书包上,第四次打在女孩的漂亮长发上,第五次打在香水瓶上。相比之下,穆谢特自己的衣服和书包既丑陋又破旧不堪,头发也总是油腻腻并用两截脏兮兮的布条绑着滑稽的小辫,而香水更是她无法企及的青春奢求。这样一个来自贫穷家庭,没有时髦穿戴,甚至都不大讲卫生的粗野少女,对周遭不属于自己的一切美好,进行逐一的抗拒与蔑视。而这几个偷袭镜头,依然是布列松标志性的“指哪打哪”,暴力少女打法之精准令人惊讶,特写镜头似乎永远比飞翔的泥团更预先知晓应该在哪着陆。

  父亲

  穆谢特的父亲是个酒鬼,小说里提到她经常挨父亲的揍。电影里,穆谢特跟父亲与哥哥几乎没有交流,她在给他们倒咖啡时,心不在焉,傲慢的动作是对他们的蔑视。主保瞻礼节,穆谢特穿着干净的鞋子故意踩溅泥水,父亲追进教堂,用力推女儿,暴力惩戒。而穆谢特毫不在意,在胸前划着十字,以上帝的口吻对父亲进行蔑视。

  穆谢特在酒吧帮工。完工后,她在湿围裙上擦手,接过老板娘递给她的披肩,随手把抹布扔进水池,接过酬劳。出门后把挣来的钱给了父亲,父亲随手给了她一杯酒。酒,却成了她日后不检点的标记。这一连串的动作链条,被布列松计算得精准无比。而这一过程所使用的几乎都是局部特写镜头,用以指涉整体。布列松在一个访谈中说过,我们在注意一个人时,往往以这个人的局部开始,进而才是整体的观察。以注意力原则削减空间表现,是布列松电影里最常见的。

  母性

  越是大师导演,就越容易浸入灵魂深处而非停留在美学表面。正是布列松电影深刻的宗教式关怀,赢得了观众的敬意。圣母玛利亚诞下耶稣拯救世人,却被世人钉在十字架上。母性的神圣,是布列松电影宗教主题的一个剖面。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便是穆谢特母亲的独白(《圣女贞德的审判》同样以贞德母亲的痛心控诉开始)。游乐园那场戏,是穆谢特生命最快乐的时光,而给她零钱的那个身影一闪而过,正是她的妈妈。

  穆谢特曾像母亲一样给弟弟喂奶,而阿森先生在癫痫发作时,穆谢特抚摸着他的头,唱着“罪孽深重的人们啊,请你们睁开眼睛看看吧”,这一幕亦如圣母一般慈爱。

  电影结尾,穆谢特投池自尽,清水充当她的坟墓与十字架。镜头久久不肯离,注视少女的受难全程,配合电影唯一的配乐,营造肃穆的宗教仪式氛围,这来自导演悲天悯人的眼光。鲜花凋零了,却是以一尘不染的方式。布列松从不过度制造情感起落,而以冷静和隐藏取而代之,取消一切表现痕迹,限制紧张,抑制情绪,点到为止。

  四次哭泣

  落泪是情感的表露,对演员表演尺度极其严格的布列松来说,穆谢特的落泪必有用意。

  第一次哭,是因为她拒绝唱歌。无言是她对抗世界的一种方式,却遭到了老师的羞辱与同学的嘲笑,穆谢特哭了,她被剥夺了自由与尊严。

  第二次哭,发生在游乐园。这是电影唯一一次表现穆谢特冷漠的另一面——对美好的追求。碰碰车象征穆谢特对周围环境的激烈对抗,但对抗中,她依然保留着少女的本性——对异性的向往。可还没等到和心怡的男孩说话,就遭到父亲突如其来的两个巴掌与用力一推,穆谢特坐回桌旁,哭了,一脸茫然,她被剥夺了青春。

  第三次哭,出现在她被阿森先生强暴之后。穆谢特回到家,抱着年幼的弟弟喂奶,面对着青春期的发育,刚刚失贞洁的穆谢特,完成了由女孩到女人的过渡。此情此景是复杂的,既有母性的萌芽,又是对男性(父亲、兄弟、阿森先生)的无条件屈服,她被剥夺了贞操和自己一手创建的高傲。

  第四次哭,是半夜梦醒,泪眼纵横,并在黑暗中思考了很久。虽然对于她在梦什么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关于那个帮她捡鞋、粗暴对待她的初恋——阿森先生,关于她久病的慈母,关于她愤恨的父亲,关于自己的不幸与不解,关于她周围的一切。她的傲慢让她觉得这是种羞耻,但又有某种解释不清的奇怪情愫,无法摆脱,这是穆谢特心里的爱情还是愤怒?她被剥夺了抗拒的权利。

  四次哭泣耗尽了穆谢特的全部情感,堵住了穆谢特接近世界的最后一扇窗,是她接受命运的四个重要路标,以至后来面对母亲的死亡,面对爱情的破灭,甚至面对自杀,都没有再让她落泪。到最后,她只得怒目世界,没有丝毫悲怆。她搞不清世界,也悟不透死亡,就跟她想不通贞洁与青春一样,她融入不了世界,自杀是穷人对希望的最终放弃。布列松在电影开头和结尾分别安排了两场捕猎小动物的戏,就像两场人间游戏,而一生一死的游戏规则,却掌握在别人手里。

【《穆谢特》观后感】相关文章:

谢师恩作文07-14

谢梦的语录11-16

经典谢师感言11-28

孝穆成皇后简介08-04

谢学哉名言09-30

关于谢年作文09-02

谢校长站岗作文12-03

《谢公亭》赏析07-12

谢娜经典语录12-30

穆旦《我看》教学设计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