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郎世宁的画都有哪些名作

时间:2017-10-18 08:38:47 清朝历史 我要投稿

郎世宁的画都有哪些名作

  郎世宁为中国的宫廷绘画作出了贡献,那么他的画里面都有哪些名作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郎世宁的画与名作,希望能帮到大家!

  郎世宁的画中名作

  《瑞谷图》

  雍正初年,全国五谷丰登,雍正皇帝令大学士张延玉传旨,着清朝御用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作《瑞谷图》。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颁示《瑞谷图》,并降旨曰:“今蒙上天特赐嘉谷,养育万姓,坚实实好,确有明征。朕祗承之下,感激欢,着绘图颁示各省督抚等。朕非夸张,以为祥瑞也……自兹以往,观览此图,益加儆惕,以修德为事神之本,以敬民为立政之基。”谕旨“末端钤敬天勤民”宝玺。康雍乾三帝对此玺厚备至,三朝各刻一方。乾隆帝在《敬天勤民宝四言诗》中称其为“匪贵其材,实珍其义,掌之黄阁,传以亿年”。

  《瑞谷图》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作者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雍正初年(1723年)恰逢难得一见的丰收年景,雍正闻报各处粮食丰收,大悦,便令大学士张廷玉传旨,让宫廷御用画师郎世宁作《瑞谷图》。此后连年风调顺,五谷丰稔。

  2006年,《瑞谷图》成为国礼赠送意大利驻华大使,《瑞谷图》以珂罗版传统复制技艺进行复制,工艺精湛是极少数可以进入艺术拍卖市场的复制品,真丝锦囊包装,盛装于黄龙锦筒内,瑞谷图象征五谷丰登,商业礼赠中寓意财源广进、赠送长辈,寓意桃李天下、福寿双至。瑞谷图中有五穗,分别象征:国泰、民安、家和、业顺、人兴。是礼赠的佳作。

  《乾隆大阅图》

  《乾隆大阅图》则是头戴盔、身着铠的武装骑马像。毫无疑问,这是一幅形神毕肖的“御容”肖像画,也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新体肖像画。更成功的新体肖像画则是表现乾隆接见少数民族领袖、塞北秋等政治活动的巨帙作品。乾隆御阅后恢复了中断十几年的秋之制,亲率王公大臣、八旗官兵至塞北皇家围场(即今河北围场县),与蒙古八旗会合打猎。郎世宁奉命以大手笔描绘了很有作为的年轻君主,居安思危,习武练兵,在侍卫大臣前后簇拥护卫下,不顾鞍马劳顿,继续转向新围场的轻松游荡的情景。 郎世宁画马最是闻名,卓然一家,颇有杜甫诗咏画马的境界:“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百骏图》

  1728年完成的长卷《百骏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马是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绘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画马高手,而郎世宁画马又别具一格。他在来华前系统地学习绘画,打下较为坚实的写生基础;到中国后又接触到传统的中国绘画,东西方艺术的熏陶,为他开创一种新颖的画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在绘画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他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中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健。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 郎世宁在清廷画院的另一贡献则是他将自己摸索成功的新体画传授给天主教西方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等;同时,又将西方的油画技巧、透视方法,甚至连制造油画颜料的技术,也毫无保留地教给画院画家和满族画工。郎世宁的徒弟先后共有十几人,在乾隆画院内形成了实力雄厚并得到皇帝信任的郎世宁新体画集团。

  《百子图》

  此图长116cm,宽59cm。作品由上海誉宝国际提供,郎世宁款《百子图》为江苏知名藏家旧藏。

  据香港中建国际拍卖日前透露,郎世宁创作于清雍正时期的《百子图》将在其本年度春拍中亮相,这一罕见佳作相信会吸引不少藏家的关注。

  郎世宁的静物画

  图1是《聚瑞图》轴,画着插有一些带有祥瑞含义的植物的花瓶,例如多穗的谷子,一些奇花异草。

  图1聚瑞图

  图2 午瑞图

  图2是《午瑞图》轴,画面上有荔枝、粽子。郎世宁的画非常真实,将没有生命的东西画得五光十色,非常逼真,带有很浓重的欧洲静物画的特点,但题材上则绝对是中国的传统。

  郎世宁的人物肖像画

  图3是《平安春信图》轴,这幅平安春信图上面并没有题郎世宁的款,但上面有乾隆皇帝题的诗说是郎世宁画的。画中的年长者是雍正皇帝,年轻者是乾隆皇帝,父子两人。这幅画下部有些空白的地方,可能没有画完。画上的竹子有立体感,与中国传统画的墨竹大相径庭。衣服表现出织物的厚重感,整个背景都涂满了,这是欧洲绘画的一个特点。

  图3平安春信图

  图4 嵩献英芝图

  东西方人物肖像画中出现这样明显不同的差异,可能与人种不同有关系,中国人,面部较平,欧洲人高鼻深目,在光线的照射下,就自然会出现强烈的明暗对比。

  郎世宁的花鸟走兽画

  图4是《嵩献英芝图》轴,这幅画是郎世宁到中国之后在雍正年间画的作品,落款是雍正六年十月。我想雍正皇帝的生日在十月份,应当是当时的祝寿画。中国人画的祝寿画往往画个大桃子,旁边有棵古老的松树。这幅画也有棵古老的`松树,有几块坚实的岩石,有一些灵芝,上面站了一只目光炯炯的鹰,表现一种歌颂的意图。

  现在我们看到的郎世宁的作品,凡是画面上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都是郎世宁一手画的,显然是郎世宁早期的画,即雍正时候画的。而到了乾隆时候,画面的主要部分是欧洲的画法,背景却是传统的中国画法,有种不协调的感觉。这不全是画家的原因,而是乾隆皇帝指示的结果。在档案中可以看到乾隆皇帝有非常具体的指示,人物肖像让郎世宁画,背后的山石让中国画家画,出现一种画面上的不协调,但最后落款是郎世宁。这是乾隆皇帝的喜好,他欣赏郎世宁人物肖像的画法,但觉得背景应该是文人画的画法才更符合他的趣味。

  图5郊远牧马图

  图5是《郊远牧马图》卷,这幅画中有八匹马,此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典故。可以看到一个牧马人,画面的整个气氛是早期时候的。图6名称叫《英骥子图》,这幅作品画的是一匹白马,英骥子图画上书写有马的名字,高多少、宽多少,都有尺寸。这种画马的作品,说它是花鸟走兽画也可以。但是通过这匹马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清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以及藩属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带有纪实功能的绘画作品。

  图6英骥子图

  图7是《乾隆观马技图》横幅。这幅画中的地点是承德避暑山庄。当时乾隆皇帝在西北地区用兵,平定了蒙古族的叛乱,一些不愿叛乱的蒙古贵族表示愿意归附,所以被封为清朝的官员。画中前面一排方阵是前来归附的蒙古贵族。在右边马队阵形前端的是乾隆皇帝。

  图7乾隆观马技图

  这幅画构图上有些很有趣的地方。中国传统绘画,凡是皇帝和其他人一起出现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通常的做法,就是将皇帝的尺寸画得比一般人大。大家可以想想唐代的《步辇图》卷,唐太宗坐在步辇上,与其他人相比身材要大很多,这不是说画家不懂得比例,而是画家为了突出皇帝的地位与权威,故意这么画的。在这幅画中,郎世宁运用构图的方法来突出皇帝的形象。他画了一组锥形的人物,皇帝在这组人之前,稍稍拉开距离,通过构图的方法而不是尺寸大小来表现他的尊贵地位。这是郎世宁带来的绘画新方法。这样的构图方式,应当是郎世宁身上所具有的欧洲人文思想的体现。

  图8万树园赐宴图

  《万树园赐宴图》横幅(图8)画的地点也是承德,在热河避暑山庄内,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在画法上,后面的山是中国画的面貌,应该是中国画师所绘,而人物则是供职宫廷的欧洲画家的手笔。这幅画也是表现当时乾隆皇帝接见蒙古贵族的场景。

  图9乾隆射猎聚餐图

  《乾隆射猎聚餐图》轴(图9)表现的是一次战果颇丰的狩猎场景,乾隆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北面的木兰山中去打猎,这幅画就是一次收获颇丰的狩猎情景。画中的人物有的在剥鹿皮,有的在切鹿肉,有的在熬鹿汤,有的在烤鹿肉。乾隆皇帝端坐在周围侍卫警戒的中间,背后是帐篷。画面同样利用构图的方式来突出皇帝这个主要人物的地位,画幅的背景是松林和群山,就好像是宝座后面的屏风一样。

  图10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图10是关于一个平定蒙古叛乱的勇士的《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阿玉锡本身也是一个蒙古族人,加入了清朝军队,带领几十个清朝勇士,夜袭叛军营地,大获全胜。我们中国人常有“勇冠三军”、“如入无人之境”之说,我想这幅画表现的就是这样的意思。此役得胜后,阿玉锡的画像被放在了紫光阁内。

  图11乾隆木兰哨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