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线

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

时间:2021-11-24 17:16:49 分数线 我要投稿

2018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

  一轮复习是高考中重要的复习阶段,也是打好高考基础的复习阶段。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2018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

  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莫泊桑的是(C)

  A.《一生》 B.《俊友》 C.《死魂灵》 D.《项链》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D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3、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还有(A )

  A、《哈姆莱特》    B、《威尼斯商人》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巴黎圣母院》

  4、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C )

  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5、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F·B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B)

  A. 赵云 B. 关羽 C. 张飞 D. 马超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A)。

  A孙悟空 B沙憎 C猪八戒 D唐憎

  8、不是《水浒传》中三位女将的是(C)

  A.扈三娘 B.孙二娘 C林二嫂 D.顾大嫂

  8、《朝花夕拾》原名《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B)

  A《童年回忆录》 B《旧事重提》 C 《呐喊》 D《童年记事》

  9、《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沙僧封为(A)

  A.金身罗汉 B.旃檀功德佛 C.斗战圣佛 D.净坛使者

  高考语文哲学复习讲义

  对立与统一

  思想1: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阐释:英雄渴望战胜对手,但一旦把对手****后,英雄反而怅然,陷入寂寞孤独,因为矛盾的对立面没有了。今两虎共共斗,其势不俱生,是的,但一旦只剩其中一虎,这只虎也会退化成病猫的。国与国,人与人,要善于求同存异。承认差异,相互尊重对方,世界是多极的,任何制造单极都是徒劳的,和谐共荣才是方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是如此。

  思想2: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是应当以宽容为本。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机遇,实现向自已有利的方向。

  思想3:矛盾的对立面始终处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过程中。矛盾的对立面的斗争、冲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要经历一个由隐蔽到鲜明的过程。

  阐释:见微知着,防微杜渐。

  思想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阐释: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老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如果换一个说法,那就是人是为成功解决矛盾而生的。人与自然有矛盾,由恐惧到顺从,由顺从到征服,由征服到合理改造和利用。人与人之间,由斗争到宽容,由宽容到合作,由合作到无私帮助,人一天一天地高尚着。人自身也是,本我的恶与超我的善矛盾着,人的心灵挣扎着,但终有身心和谐的一天。

  思想5:矛盾斗争的结果有三种:一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替代;三是矛盾双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阐释:矛盾双方势力悬殊,那结果多是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情况;如果势力相当,则多是两败俱伤;如果矛盾双方无本质的冲突,则容易走向融合。梁山弟兄,不打不相识。陌路人成了生死弟兄、这是融合经济市场上强调的“双赢”也是一种融合。

  共性与个性

  思想1:个性包含了共性,共性也包含了部分个性。

  阐释: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据说,有一次他在宫廷讲学,说“天上人间到处都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纷纷走进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她们都失败了。都是树叶,这是共性,但树叶各各不同,这是个性。任何一片树叶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思想2:个性与共性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共性的成长依赖于个性的自由发展。个性越多越优则共性的根基越深厚越发达,发展的空间亦越宽广。因此,虽说社会是共性使然,但因为共性又是个性使然,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社会乃是个性使然。最好的个性组合成最好的共性,最好的个体组合成最好的社会,最好的个人利益组合成最好的社会利益。个性并非社会的`敌人,而是社会的逻辑前提。社会是人之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相约,个性相得;共性是社会的基础,个性是社会的灵魂。扼制个性便是扼制了社会之根本。人们对某个城市某种商品的特点评价是:这个城市或商品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足见一斑。

  众所周知的是,模仿得再好也比不上原创。模仿永远不能代替创造。当前,许多媒体所开展的形形色色“模仿秀”是对缺乏个性的fans顺水推舟,并进行误导,即便属游戏性质,也不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它只会使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创造力削弱。“东施效颦”的历史笑话竞演变成为当今时尚!这种现象将更有资格成为后人的笑柄。

  个性的塑造须推陈出新,求异而不趋同。文学艺术史上不乏题材和风格回旋往复的情形,同样能表现出个性特征。举一个很近的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众多“前卫”流行歌手充斥的舞台上,久别复出的台湾歌唱家费玉清以其怀旧的曲目和优雅的风格又再次赢得了广大听众,究其原因难道不正是个性的魅力麽?同时也表明求异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与众不同即可。又比如当红的民间艺人阿宝和最近一些原声态歌者的兴起,无不揭示了个中奥秘。试设想一下,若张学友那样唱,阿宝他们也跟着那样唱,舞台上那一道又一道独特的亮光还能在人们眼前闪耀吗?那一股接一股的个性张力还会在听众心里震颤么?生物界的叶子尚且无两片完全相同,作为社会人也耻于没有个性,而对于文艺作品来说,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就更加重要和宝贵了,与其说它是方法论,毋宁说是生命力。

  内因与外因

  思想1:内因外因的辩证统一,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阐释:懂得内因是关键的道理,对我们的人生有重要意义。我们只能做好可能做的事,而不能做完全不可能的事。我们有些家长经济条件好了,就不管孩子自身的内因,如兴趣爱好、资质天赋等,一味要求学钢琴,学舞蹈,学书法,结果只能是一相情愿的事。

  同一块地上的草,牛吃了长牛肉,羊吃了长羊肉;同一块地,却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化肥给植物吃了可以果实累累,给牛羊吃了就会中毒;使牛羊膘肥体壮的青草给人吃大概是长不了膘的。原因就是各自的基因不同。

  《蓝色狂想曲》的诞生有一段故事。一天,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指挥请作家乔治·格什温写一部“庄严的作品”,但格什温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因而拒不从命,这位指挥无意中想出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天以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温听了这则广告后哭笑不得,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一个星期后,交响曲《蓝色狂想曲》问世,而首场演出,出人意料地大获成功,此曲奠定了格什温的音乐家生涯。《蓝色狂想曲》的成功,无非两条:一是聪明的指挥登广告给格什温的压力。二是作曲家格什温自身功底,在这两个条件中可以说格什温的自身功底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而压力是起到推动作用。

  思想2: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学习,重在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总是觉得找不到复习的头绪,无从下手。七十,只要在复习阶段能够在复习中突出重点,在模拟训练中强化正确的审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在采取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高三复习到二月底,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是从第二年的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高考前,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①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配以课堂针对性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这一轮的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有利于后面全面、深入的复习。

  ②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

  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在这一轮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

 

【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相关文章:

2018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08-14

2018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南08-22

2018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一轮复习指导08-22

2018广东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项练习题08-23

2018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攻略08-29

2018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练习试题08-29

2018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分指导09-04

2018广东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一轮复习试题08-29

2018广东高考语文考试一轮复习模拟题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