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春节习俗

时间:2022-01-08 11:54:44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

  习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í sú,是习惯风俗的意思。习字最早见于,字形作习,上部是鸟羽毛的象形,下部是声符。《礼记·乐记》等均有相关记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习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í sú,是习惯风俗的意思。习字最早见于,字形作习,上部是鸟羽毛的象形,下部是声符。《礼记·乐记》等均有相关记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习俗

  傣族过春节习俗

  1、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2、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在傣族过年习俗中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着称于世。音乐、午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物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傣族的生育习俗

  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育习俗与礼仪,傣族也不例外。傣族的生育习俗,从女子未孕前的求子到生产有许多有趣的礼仪。

  孕前

  若女子成婚两三年后未怀孕,则要向神灵求子。求子的方式主要有:杀鸡献祭寨神求子,献鸡蛋向村寨附近的大树求子,到江边宰鸭向水神“匹南”求子等等。不论向何种神灵求子,求者要心诚,求祭前洗澡净身。

  另外,人们认为,女子长期不孕也是一种神灵对个人的惩罚,要做好事,行阴功消灭。因此,不孕者常以搭桥、修路求子。有的还与山头上多子的彝族、哈尼族家庭搭“亲家”以沾“亲家”喜气求子。在新平水塘、戛洒一带,有的傣族男女身背香火、鸡鸭等祭品到大帽儿山神仙洞求仙赐子。

  孕期

  家有孕妇,则为大喜之事,家人们都会精心关照。女子身孕三四个月后,重体力劳动一般不让承担,多由男子去做。受孕之后,由于妇女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孕妇的行为有许多禁忌。如花腰傣妇女有孕后,不得参加祭奄等公众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不得碰村寨边被认为有灵性的神树;不得攀摘瓜果;不得参加葬礼;不能让上山狩猎、下江捕鱼的男人看见等等。一般认为,孕妇喜吃酸者,易生女;喜吃甜者,易生男。孕妇还不能吃生姜,认为吃了后生出来的孩子会有六个手指。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胎教也在部分家庭中时兴起来,如要求孕妇定期检查胎位,行坐端正,多吃瓜果,多听音乐,多听美言等等。

  临产

  傣族妇女生育,一般情况下很少到医院生,也没有专业的接生人员,多由村寨中有经验的老妇人帮助接生。当新生儿降临,丈夫和婆婆一并开始忙碌起来。请来帮接生的妇人忙着给产妇剪断婴儿脐带,掏出婴儿口中赃物;婆婆、丈夫等人忙烧热水,帮助产妇给婴儿洗身。在戛洒、水塘一带,婴儿的脐带多用踩碎后的梭筒锋口割断,据说,这样可以避免感染。胎衣离开母体后,要用稻草、芭蕉叶等抱起,置于村外的空心树洞内或在一种叫“曼勒果”树的枝权上夹稳放置。据说,放置胎衣者回来时不得向后回头张望,以免婴儿长大后患偏头风、斜眼病等。一切收拾完毕,家人便忙着给产妇炯土锅饭、杀鸡、煮糖鸡蛋等滋补身体。

  取名

  婴儿生下三四天后,便开始讨名。有的在门角讨名;有的以卜鸡蛋卦讨名;有的与婴儿生后第一个进人家中的外姓人讨名,认其为“干爹”。不论以哪种方式讨名,通常按

  性别、排行序列取乳名。男性:岩(老大)、尼(老二)、桑(老三)、赛(老四);女性:月(老大)、玉(老二)、安(老三)、艾(老四)。此外,还有联系婴儿的体重、特征、出生地及所逢节日喜庆给婴儿取乳名的,并要求子女的名字与上辈父母不重名。如父用“岩”字,所生第一个男孩取乳名时,则忌用“岩”字,可改用“尼”字,以示回避。

  傣家人的名字,除乳名外,小孩到上学年龄要取学名。称呼的方法多为姓居前,名居后,但学名一般在家内不常用。傣族人认为,按照本民族习惯取的名字显得更加亲切、随俗。

  傣族的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后传入中国傣族地区。

  2、开门节:

  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3、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进洼活动经历代沿袭发展,形成了固定的几项活动: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击鼓为号,宣布佛进奘房。教徒此时须立即起来,或在床坐一下,当老人把谷花、香、烛、钱纸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后座之后两小时,奘房再次击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觉,老人则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众教徒进洼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饭菜供佛,然后清和尚念平安经,讲历史故事,听了受到感动,便当场捐功德。进洼活动的三个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进奘房拜佛一次,头天晚上他们即睡在寺内特设的房屋里,由年轻人送饭去给老人吃。这些活动相沿成俗,以后每到关门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赕佛(即斋僧献佛)活动,以食物、鲜花、蜡条、货币等向佛奉献。在这三个月内,每七天还要“小赕”一次。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三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天常活动

  4、巡田坝节:

  云南省绿春县骑马坝一带的傣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这是当地傣族独特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清晨,当朝阳映照在傣家水乡时,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汇集到寨子中心的大青树下,锣声震天响,歌手捧着喷香的米酒,亮开嗓子唱起迎春曲、四季歌;群众踩着鼓点跳起传统的对扭舞,整个坝子一片欢乐。直到太阳升到高空,歌舞会才接近尾声。这时,一位长者宣布:“巡田坝开始!”一时,陶醉在歌舞中的人们马上组成了一个很有秩序的队伍:杠彩旗的八个年轻人领先,后面的人一路吹着喇叭;有的敲着锣鼓,鸣放着鞭炮、火药枪,徐徐向田坝走云。按预定的路线走完后,人们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时期的村规民约,以保证春耕能按节令完成。

  5、花街节:

  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傣雅人也过花街节,活动内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节期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花街节的主要目的是除旧迎新,节日早上,太阳初升之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元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欢歌笑语庆贺节日。老人们世昔话今,青年们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游戏,尽情欢乐。人们还纷纷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6、入夏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7、出夏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故人们称之为“开门节”。忌禁解除后,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春节习俗】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作文650字01-31

家乡春节的习俗作文01-06

春节习俗社会实践报告12-11

春节习俗小学作文(15篇)01-30

关于全国各地春节习俗01-25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春节习俗08-08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春节习俗08-08

春节习俗手抄报边框设计12-22

家乡春节习俗的作文15篇12-10

春节习俗的作文(集合1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