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心得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心得

时间:2017-05-09 17:20:43 考察心得 我要投稿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心得

此次赴江浙沪学习考察令我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他们转变观念从小处做起。这一次赴江浙沪一带考察,最大感受之一就是人家对市场经济的了解,观念的不同。他们适应市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对于大多数江浙沪人来说,转变观念他们还是从小处做起,如我们所到之处摊点、店面这些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和旅游产品,由此可见,他们真正树立了“小商品闯大市场”的概念。而且他们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瞄准市场,以人为本,凡是有市场的商品,不论大小,他们就要抢在别人前面,去争去闯,以小见大,形成规模。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心得

二是以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他们认为要发展就必须先抓经济工作就是抓招商引资,江浙沪一行,见到各地都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大厂房,说明他们招商引资工作做得特别的好,有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个个参与招商引资之势。如杭州市的马家坞村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办厂,出租土地,该村每人每年可茯租金20余万元,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是解放思想必须从领导做起。解放思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我县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已经有一年了,可是仍然没有完全落实到工作上,通过这次考察,感受最深的一点恐怕就是要从领导做起。如果领导思想不解放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使大家束

手束脚工作有所顾虑,不敢放心大胆去干,发展从何谈起。从这次学习考察来看,没有解放思想的领导,也决不会有今天江浙沪一带市场经济的繁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果领导的思想不解放,固步自封、保守不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将是非常之大。

四是开发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经济。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县目前已经在建的旅游景点有几个,但是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景点规模。一是要加快景点建设:二是要加大我县旅游景点的宣传,扩大知名度。尽快地形成旅游景点,尽快地将人家(指外省外县的人)腰包里的钱掏到我县来消费,发展旅游业经济。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心得 [篇2]

10月8日至18日,我参加了区委统一组织赴江浙沪地区为期10天的实地学习考察。在考察期间多次与三地各级领导座谈、共同探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经验借鉴等专题,并到昆山、张家港市、华西村、太仓、杭州市上城区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了园区建设、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等专题。10天的学习,2600公里的行程,引发了我的思想触动,感慨颇多、感悟颇深——江浙沪地区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起点高、手笔大;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

一、学习考察地区的典型经验

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三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先后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华西村模式”等发展奇迹,特别是以上海浦东经济特区开发为龙头,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速飞跃,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依赖于他们的发展意识十分强烈。

(一)强烈的机遇意识催生大作为。传统观念认为,南方人精明,擅长生意经。究其根本是他们更精于运筹,善抓机遇。昆山市从1984年自费开发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今天,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

环境优美的新兴工商城市,成为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仅2017年就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利用合同外资149亿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其高位增长态势关键就是昆山抓住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农转工,由单纯农业县向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工业转变,为发展打下基础;第二次是内转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量的膨胀;第三次散转聚,以园区为依托,产业显现聚集效应。三次机遇加上昆山自身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各项社会事业才得以腾飞发展,成就了“全国第一县”,走出了“昆山之路”。总结昆山经验:区域发展竞争的格局在变,必须先行一步,抢抓新机遇;竞争的氛围在变,必须胜人一筹,创造新优势;竞争的方式在变,必须技高一招,夺取新商机。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心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