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考察报告

时间:2022-08-03 19:22:42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烈士陵园考察报告

一、 考察目的:

烈士陵园考察报告

景观设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含义,它是多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沙漠、水体及居住区。它包含了所有视觉影像的含义,并不像通常意义上的风景、景致。它同时寄托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不同时代的景观设计也反应了同时代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我们,有必要去研究这样一门学科,理论的知识只是我们上课所要掌握的基础,而实践检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带着对景观设计的初步了解,到广州烈士陵园来考察一下这里的景观设计的一些要素,巩固课堂理论基础知识。

二、 考察时间、地点:

2017年9月3日星期二 广州市烈士陵园

三、 考察要求:

[1]考察其布局形式属于什么布局类型。

[2]各个景区都是用的什么造景元素来造景的。

[3]各造景元素的特点是什么?

[4]景区内有无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处理方法。

四、考察内容:

烈士陵园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园林景观,湖光潋滟,绿树垂荫,曲径延绵,鸟语花香,绿荫芳草和碧水间座落着各具特色的纪念亭,其布局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其中西面陵墓部分是几何规则式,东面园林部分则是自然式风格。

烈士陵园主要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区是作为纪念性的一个环境区域,所以在整体布局类型上是属于绝对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也就是规则式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的环境效果往往给人以庄重、严肃、崇高、纯净等特征,充满秩序感。对革命烈士的一种尊敬和敬仰,这也是设计师在布局时候所要达到的效果。主景是布置在轴线端点,以突出纪念性的主题。为了达到更加强烈的视觉焦点的限定,以踏步、平台、广场重复交替的形式接近主景,使游人产生仰视的效果,以突出主体的高大,多数采用借景方式,表现人们的景仰之情。广场两旁的修剪整齐的松柏,也是中轴对称的一个造景元素,它的寓意也是希望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

不朽的一个纪念元素。

广场到英雄纪念碑雕像采用的就是

对景的形式,对景一般是指景观中景点和

景点之间具有透景线而形成人与景或景

与景相对的关系,而这里体现的就是人与

景相对的一个关系。广场也是人群的集散

地,休息、赏景和锻炼是人群最主要的活

动,人群的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

为主。

而东区的景观布局形式册则主要是自然式的形式,自然式的环境效果就是自然、放松、休闲、随意。但是在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拱形的陵墓到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这一大跨度的空间还是一个规则式的景观布局形式,也是属于纪念性的一个环境,但整个东区的主要布局还是自然是为主。自然式的环境布局形式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最主要的一个布局形式,特别是像苏州园林这样的一些私家园林里面,设计师为了追求那种意境的美感,院内的环境布局基本上是自然的一个环境,但烈士陵园的东区的自然式布局就和这些园林有一定的区别,特别像湖岸线的处理,虽然也是自然曲线,但是在近水处会有一些人工的拦水筑造,这是为了现代公园管理的一个需要,这是最主要的区别。

西区的置景形式也有对景的形式,也会有一些漏景的处理,在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的中轴线上,我们观察到这里的造景形式会跟入门广场有一定的区别,总的主景是在入门广场的位置,但这里的主景也是被提高的一个形式存在,其中景物的布置也有一点区别,会出现一些铁树、高大的松柏等来布置,但也都是修整过的形式,还有一些几何形态的水体等这些都是体现纪念性的布局。

五、 结语

烈士陵园的整个空间的造景元素大多以植物为主,水体、建筑、广场道路起到烘托作用。植物在空间围合和气氛营造上有特殊的效果和作用。多采用纪念性的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树种,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各种手法,多在意境营造上下功夫。其中纪念性空间跟游览性空间的这种关系分得很清楚和明显,这种规则式和自然式的衔接也十分微妙。烈士陵园的环境设计立足于传统地域革命历史文化的特点进行规划,环境的使用者在长期的参与过程中逐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没有这种地域特色,大众的认同感、归属感的产生就无从谈起。好的环境空间设计可使陵园外部空间成为既满足陵园特殊功能活动,又符合艺术审美要求、并能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载体,使陵园外部空间产生独特魅力。

烈士陵园考察报告 [篇2]

一、考察目的: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烈士陵园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通过几周系统的学期,对景观规划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实际考察还是缺少经验,因此带着老师提供的几个要点深入景观(烈士陵园)进行考察。

二、考察时间、地点:

2011年8月13日 广州市烈士陵园

三、考察要求:

【1】 考察其布局形式属于什么布局类型。

【2】 各个景区都是用的什么造景元素来造景的。

【3】 各造景元素的特点是什么?

【4】 景区内有无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处理方法。

四、考察内容:

空间是景观规划设计师有目的地创造出的外部环境,是不可见的,在实体要素限定下的不可见的虚体,是容积。对人的感觉来说,空间则是实体环境中所限定的场,是实体暗示出来的一种视觉的场,是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 “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

烈士陵园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园林景观,湖光潋滟,绿树垂荫,曲径延绵,鸟语花香,绿荫芳草和碧水间座落着各具特色的纪念亭,其布局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 其中西面陵墓部分是几何规则式,东面园林部分则是自然式风格。

烈士陵园环境艺术空间是景观规划设计师综合运用植物、生态、建筑、行为科学、历史、地理、气象、美学、艺术、规划、设计、装饰、文学、交通、经营、管理等学科,遵循形式美和园林构图的基本法则,有目的地创造出的比自然更有意义的联想空间。景观设计师在综合考虑功能、技术、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前提下,致力于创造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所,从而体现陵园的风貌。

陵园由陵、园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包括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拱形的陵墓。墓旁苍松翠柏,红花吐艳。还有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墓及叶剑英墓等,陵园东部建有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以及血祭轩辕亭,有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的题吟。西南有广东历史博物馆。陵园坐落在岗地湖畔,纪念性建筑物和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点缀以碑亭桥榭,在遍地红花的坡地中交织着石道幽径,整个陵园风景秀丽。

陵园入口及纪念碑

整个空间的造景元素大多以植物为主,水体、建筑、广场道路起到烘托作用。植物在空间围合和气氛营造上有特殊的效果和作用。多采用纪念性的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树种,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各种手法,多在意境营造上下功夫。

烈士陵园的空间划分为纪念性空间、游览性空间。整个陵园是一个大型的露天园林,是一个整体,一个面,而游人步道,就象是一条条线,也就是点,连接起来不妨将笔触假想成游人的目光。植物的“形”与“意”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花岗岩文化意境,耐人寻味,意境更加深远,既给人以艺术享受,又对人有所启示,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

烈士陵园环境艺术空间的营造是从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的,即以纪念性为主,结合环境效益和群众的休息游憩要求,根据纪念性和园林这两部分的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2

烈士陵园的对景景色

广场平面布置多采用规则式,中轴线明显对称,主要景物布置在轴线端点或一侧,以突出纪念性的主题。因此在陵园内随处可以见到对景的元素,尽量以历史的真实面目示人。

因地制宜,地形处理逐步抬升,以踏步、平台、广场重复交替的形式接近主景,使游人产生仰视的效果,以突出主体的高大,多数采用借景方式,表现人们的景仰之情。

植物在空间围合和气氛营造上有特殊的效果和作用。多采用纪念性的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树种,灵活运用植物障景的手法,多在意境营造上下功夫。

五、结语:

综上所述,烈士陵园的环境设计立足于传统地域革命历史文化的特点进行规划,环境的使用者在长期的参与过程中逐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没有这种地域特色,大众的认同感、归属感的产生就无从谈起。好的环境空间设计可使陵园外部空间成为既满足陵园特殊功能活动,又符合艺术审美要求、并能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载体,使陵园外部空间产生独特魅力。

【烈士陵园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德国考察报告09-30

专业考察报告10-02

植物考察报告11-04

园长考察报告11-06

车间考察报告11-07

学校考察报告11-03

外出考察报告11-10

单位考察报告11-09

中学考察报告11-10

企业考察报告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