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

集团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2)

时间:2017-05-09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集团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的教职工队伍。

1、加强政治学习。学校制定了《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上课期间,结合新形势,坚持双周五下午办公时间的政治学习,精选学习内容(如学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等),认真做好笔记,并把一些重点学习内容挂学校办公QQ群,供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下载学习。采取假期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开校检查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尤其是开展了贯彻“中国梦”重要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学习活动,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流于形式,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体会、找差距,写出心得体会文章。

2、加强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把贯彻执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保障措施。学校不断完善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加强民主监督,加强职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政务公开、校务透明。

3、加强师德建设。学校以落实市县教育局文件为契机,广泛深入宣传,深刻领会精神,把握工作要点,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实施精细化管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学校与教师个人签订了师德师风责任书,全体教师面向社会就师德师风进行了签名承诺。同时,组织教师学习了《内江市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内江市教育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学校教师行为,强化学校责任落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公布学校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举报电话(5454836)。在学校内部形成人人都监督,处处有管理,事事讲规范,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浓厚舆-论氛围,掀起精细化管理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新高-潮。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教师师德建设,争取家长支持,增进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了解,促进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树立学校教育的文明形象。

4、加强普法教育。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广大教职工的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学校举办了

2017年教职工普法教育讲座,为全校教职工做了一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辅导报告,增进了教职工对党的报告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理解和把握,增强了教职工的法治意识和理念。

5、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工作。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校讯通、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为贫困对象进行献爱心捐助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构建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立体网络。

(三)狠抓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

1、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学校结合新形势,结合学校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了各种德育工作制度,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科教师的德育工作考核。密切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联系,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提高。先后组织师生积极参加 “学雷锋”活动;参加上级文明办、团委、关工委等有关单位举办的征文、演讲、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摄影书画大赛等活动,分别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2、教学教研显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继续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较全面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努力构建课堂教学为重点的立体多元的教育环境,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和比较丰富的学习体验。在课程结构设臵、教材内容整合、学习质量评价等方面作积极地探索,以更丰富的课程和更优质的教学来满足学生求知进取、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经过有效的管理和师生的辛勤耕耘,我校连续几年的'教学业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我校小学毕业班工作获县教育局表彰。2012年我校初中部、小学部分别获县教育局表彰。2017年我校小学六年级在基础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上期县综合第13名),通过狠抓过程管理及教师教学研究,在第十二册的统考中以总平均分164.2,总及格率95.02%,总优生率53.08%的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一名。小学三年级以总平均分160.54,总及格率92.32%,总优生率46.64%的成绩列全县前茅。初中毕业班综合成绩列全县第一名,两个出口年级再获县教育局表彰。

《集团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