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

课改科研汇报材料

时间:2017-05-06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课改科研汇报材料

2012年10月,县教科所经过初评,确定我校参加白城市课改科研优秀学校的评选。刘校长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参评事宜。

我们以十一五课改科研的经验为基础,以十二五课改科研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为载体,全面整理过程资料,精心提炼可行性经验展示课改科研工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校本,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立足校本,聚焦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期间,学校发展的脚步加快了,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水平提高了,教师更加理性成熟,学生更加阳光上进,走出了一条“校本培训模式化、校本教研高效化、课程建设优质化”的发展之路。

1、成立读书研究会,进行“隐性专业引领”。

2012年我校成立了三个“名师教育思想研究”读书会,有组织的开展读书活动,进行“隐性专业引领”。自此,我们实施了用学习引领教师步入新课改的最前沿,用学习引领教师走进研究,学会研究的浩大的读书工程,一年过去了,我们每个人都系统地学习了《让学生都听你讲》、《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课堂优质提问法》三本书籍,每个人都坚持长年研读一种教育教学期刊,每个人都积累了2—3本读书学习笔记,10余篇心得体会文章,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习标兵。在实践中,我们都能以“读书报告会”“读书论坛”“专题沙龙”等形

式结合课改过程学习、结合热点话题学习,结合具体案例学习,结合遇到的问题学习,坚持与同事相互交流学习。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我们读名家的书,谈名家的事,看名家的课,立志走名家的路。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霍懋征,知名教师李吉林、华应龙、窦桂梅、支玉恒、潘晓明等都将成了引领我们成长的导师。我们从名师名家那里汲取精神的营养,生发成长的渴望,燃烧起创造的激情,感受追求的快乐。

2、开展优化教学模式的尝试研究

2012年10月,县教育局召开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阶段总结大会。我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和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原则,确定了10名各个学科骨干教师先期开展优化教学模式的尝试研究。为了突出课改的核心地位,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好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筹划,扎实推进。

目前,由于校长和分管领导分头靠前指导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所突破,其中,罗惠玲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六步阅读教学法》,程飞的《小学高年级习作导、说、写、评四步教学模式》,张娜的《小学高年英语五步 教学模式》,陈绍一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学校举办的“提升常态课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教研竞赛和’每人一节好

课”展示中,受到大家广泛好评,经过学校专家教师团队论证,已初步具备推广价值。另外,陈绍一、罗惠玲两位老师在白城市教学能手和吉林省教学精英选拔赛中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二、立足校本,开展扎实有效的科研活动

十二五初期,我们赋予教师课题选择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以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发现自己感兴趣、乐于去研究的课题,经学校科研领导小组把关,确定哪些适合教师个案研究,那些适合上升到教研组和学校层面开展研究。确立了20项县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国家级子课题。

我们认为,校本科研要有主导课题来拉动。由于主导课题参与人员多,覆盖面大,因此,既要寻求 “高起点”,又要实现“低重心”。

2011年10月,教育局重新印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我们在反思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关注并提升常态课质量》做为校本科研的一个主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体性、草根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深入一线调查后,我们感到:新课程理念在实践过程中被形式化、表面化,“课堂热闹”的背后,教学的本义、学科的特质被忽视,这使得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却弱化了。究其原因,一是备课脱离学情,二是教学模式僵化,三是课堂组织乏术。

经过充分论证,我们启动了常态课改进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全体、关注常态、关注实作、关注质量;其主要措施是以“学

科课堂教学改进意见”引导行为改进和效率提高,并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师自(互)评表” 和“学生评教表”推进常态课改进计划的实施。

《课改科研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