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手工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1-06-25 09:10:3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手工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手工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在开展

折纸教学活动中,可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学生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学生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学生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学生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如:让学生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学生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

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学生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学生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时,可让学生背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红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爱。

三、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

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例如:在制作布贴画时,我先就如何制作布贴画简单交待一下,便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布料的剪和抽丝较一般贴画费时间,单人制作一堂课下来看不到成效,我便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指导。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快感。

四、运用电教手段,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制作树叶贴画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手工制作中,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美术课作业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手工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一、设定目标,挖掘学生潜能

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当学生学会几种制作方法后,我会让他们独立制作一些东西,如手链、新年贺卡、杯垫、玫瑰花等。教师只教基本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示范,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布置的任务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在实践中学生们把学会的各种方法任意组合,灵活运用,在作品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智慧。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制作,他们的作品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让我眼前一亮。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了学生作品展,在学校组织了手工作品比赛,学生的热情更高,回家以后反复练习,改进作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的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大发挥,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增强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积极的评价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我加强了对学生创作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认真制作,制作时有无独创的地方等。学生一旦有创新的地方,我都会及时表扬、鼓励,并当众展示他们的作品,挖掘其作品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应给予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我们应该给予呵护。教师应恰当地进行点拨,使学生意识到如何使作品更美,如何搭配使颜色更漂亮。在经过启发之后,孩子的思维往往更加活跃,常常会迸出更多“突发奇想”,这些突发奇想像耀眼的火花,教师应帮助孩子及时捕捉到它们,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评价中,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创新总是和想象力联系在一起。为此,在手工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手工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竞争。小组之间开展竞争,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可以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功,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在教学中我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一件完美的手工制作品的完成,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家们已经多次提出,艺术教育可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手工制作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

【手工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10-13

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7-10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06

略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06

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05-07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05-06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课堂中的想象创新能力05-06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06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