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8-05-0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二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作出结论。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它要求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去探索答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是创新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空间。例如在学习“盛世经济的繁荣”时,让学生用泥巴模仿唐三彩做一件动物俑,感受闻名于世的唐三彩文化的精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这样,学生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发挥。

针对创新思维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

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均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笔者引导启发学生编小故事,条件与本课内容相符,可以以旁观者身份,也可以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还可以以美国总统华盛顿的身份……通过编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既对本课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快乐,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倡探究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还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探究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与被动的重复性学习相比,主动学习含有明显的创造成分。探究学习是独立发现、独立探究的过程,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便于形成个人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它还强调学习兴趣与动机的作用。探究学习动力不是来自教师的督促和考试的压力,而是来自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历史学科的内容不像哲学那样深奥、抽象,也不像数理化那样有较多的概念、原理。历史教材是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叙述的,内容生动而具体,所以更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掌握知识,借以训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以师生交往为中心设计课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新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交往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职责在于参与师生之间的“商谈”。教师是倾听者、帮助者、伴奏者。课型设计可分为2种基本情形。第一是生问师答式。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生问师答式”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历史教科书文本后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将其置于课堂之中,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二种是师问生答式。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并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师生之间可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论,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在提高教学效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强调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情景,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感官、心理刺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还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学结构得以优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因此,必须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大胆改革,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教育的途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及创新能力摆到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造就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