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2-07-20 16:37:57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婴宁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1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有浓厚的人情味,各具姿态,清人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一文中曾评说:“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令人一览而尽。”在这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婴宁,一位最爱笑的奇女子。她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是聪明、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的感情。婴宁是对封建礼教下的妇女形象的颠覆,她的一颦一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爱笑的婴宁

  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特有的表情。都说女子当笑不露齿,古代的女子笑得时候总是低着头用手绢遮住口鼻。且不说大笑了,光是露出牙齿也是有违常理的。然而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笑得最美的少女,不仅爱笑,而是喜欢大笑,见人就笑,似是痴憨。《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含笑、隐笑、嗤笑、可笑、复笑、纵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浓笑……真是笑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蒲松龄不厌其烦地巧妙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以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好一个狐女!好一个奇女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早已被打入了另册,社会只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妇女一举一动都被封建纲常礼教所束缚。而婴宁的笑,笑傻了封建礼教,笑进了所钟爱的情人家,她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乃至不会笑的条条框框全都打破了。。蒲松龄将婴宁千姿百态的笑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称奇,让读者跟着一起笑。

  二、爱花的婴宁。

  “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初次见面,只见她“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再次出场是“执杏花一朵”,见到王子服后是“含笑拈花而入”。婴宁的住处,“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豆棚花架满庭中”。和王子服成亲以后,自己变卖首饰,买了很多花种在门院。蒲松龄有意为婴宁选择了一个远离俗世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环境,其居所离城三十多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门前皆丝柳。墙外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花已经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爱花象征着她的善良,心地的美好,且对婴宁爱笑性格起衬托作用,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真实的婴宁

  在阅读作品时,不难看出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的婴宁绝不是痴憨不知礼,缺少教诲的人,而是一个勤劳、知礼而又具有深沉感情的人。在笑的帷幕后面,隐藏着另一个婴宁。她大约不愿使自己形同世俗之女,又有少女的羞涩之心,所以才以天真烂漫的面目出之。

  她对王子服讲述自己的身世、请求王子服将其父母合葬的那段话,更是真挚感人,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孜孜憨笑”、“似无心肝”只是她的外在特点,而在笑的帷幕后面,隐藏着另一个婴宁。这个婴宁是相当的聪明狡黠。上元节有意遗花地上,看似无心而实是有意,借吴生之口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住处,正是这个狡黠的婴宁之所为。这个聪明狡黠的婴宁的性格,是生活中可以遇到的,打着鲜明的现实烙印。后来婴宁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容于现实,婆母嫌她“太憨生”,接着又因为惩罚了西邻之子险些被逮对质公堂,经婆母一番封建礼教的训诫,婴宁“矢不复笑”,天真烂漫的理想性格消失了。婴宁的从笑到不笑,正是蒲松龄笔下的理想性格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导致的变化,是女性的悲哀。婴宁性格中现实性的一面最终代替了理想性的一面,虽不免让读者感到惋惜,但却符合封建社会残酷的生活规律,进一步增强了婴宁形象的现实性。同时在蒲松龄深深的叹息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对女性真性情的肯定和赞扬。

  在婴宁的笑语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拘礼俗、坦荡无私而又极其机智的少女形象;而她的“哭声”却是难能可贵的体现出了她内心的善良和孝顺。婴宁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慧洁之中,以哭,对王子服透露出对仰慕的孝心,如此聪明娴静的女子在任何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蒲松龄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了她那富有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2

  婴宁是个内心善良美丽,有着普通老百姓的优秀品质的女子。她放纵而有节制,率性而有知礼,玩笑而有分寸,粗狂而有细腻;活泼而不风骚,热情而不轻狂,诙谐而不粗俗,机警而不怪讹,和气而不盲从,尊重而不迁就……。她针线活“精巧绝伦”;对公婆孝敬如宾;对奴婢宽怀大度;对丈夫痴情尊重;而其爱花成癖,私下典当了首饰买种栽花,改善环境使家园面目一新的举动,更让人真的感动;至于对临西花—花—公—子的惩处,那更是其善恶分明品质的写照

  蒲松龄塑造出这样一个形象,显然是对封建礼教的一个挑战。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等扭曲了“人性”;而婴宁,却像野花一样的烂漫,山泉一样的清澄,山鸟一样的灵秀,花一样时刻展露着她的心灵和笑语。这是蒲松龄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表现了蒲松龄对于归真返朴的人性的向往。蒲松龄以浪漫主义的方法塑造他的人物,但他对生活的观察却是一个清的.现实主义者。

  婴宁是蒲松龄塑造的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婴宁由笑到不笑到哭,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导致的一个结果,封建礼教无处不在,封建礼法的力量竟迫使一个人改变天性,它的震慑力量如此巨大,足见其残酷性。

  他不甘心爱笑的婴宁就这样消失,不希望笑声在人间消逝,就在文章的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尾:“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3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虽然一生仕途不顺,屡试不第,但却才华盖世,以其独特的艺术想象创造了一个奇幻瑰丽、美不胜收的鬼狐世界,留下一部《聊斋志异》传于后世。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的呕心血之作,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这当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描写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的篇章。小说虽然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理性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可见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是作者愤懑中的呐喊,绝望中的希望。可以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心血写就的一部愤书。

  一、《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聊斋志异》中创造了众多的狐女形象,她们是被高度理想化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是美和爱的象征。深受中国悠久的狐女文化的滋养,尤其是在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原型的直接启示下,《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狐形象,如美丽多情、行动拘谨的青风,娇俏聪慧、无私助人的娇娜,诙谐风趣、善于属对的狐女,侠肝义胆的红玉、舜华,“百折千磨、之死靡他”的鸦头,慧眼识人、见识超卓的青梅、封三娘,大智大勇的小翠,宽宏大度的莲香等等,数不胜数。《聊斋志异》对狐女的描写与以前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她们寓言式地人格化,使她们充分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她们是一个个可近可信、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婴宁笑声不断,似无心肝,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令人动容;青凤既感耿生知己之情,又念叔父抚育之恩,情深意重;娇娜见孔生为救自己而死,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与孔生结下矢共生死的情谊,但她也忠于自己的丈夫吴郎;舜华见张生是风雅之士,便推扉自荐,备极欢好。当张生提出离家三年,想念妻子,求舜华携归时,舜华立即微露不悦,她与世俗女子一样,也有嫉妒之心,然而虽有私心,她最后还是选择携张生回家与妻子团聚;小翠终日嬉闹,虽多次遭到翁姑的诃责,但惟憨笑,并不置一词。她以开玩笑的方式帮助公公挫败了官场宿敌,又用瓮蒸衾蒙之术使痴呆的丈夫得以治愈。最后因失手打碎了玉瓶,受到公婆责骂,不堪侮辱,负气出走。她善良聪明,情深而独立。这些虚诞的超现实的狐女都具有人类社会的感情,她们的爱憎和追求都具有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特征,象现实社会中的人一样充满着矛盾,具备了丰富多彩的人性。正因为如此,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才能在她们的故事中体尝到一些现实世界的人间烟火味,才能与她们产生共鸣。蒲公笔下的狐女,不仅美丽、善良,而且还能"棋洒谈燕",得此女子,何尝不是读书人苦难中的美梦,不是累入科场而不仕的蒲公梦寐以求的慰藉。但是在清冷的现实生活中,蒲公只能浮白载笔,为千万个同在青灯黄卷下砥砺心志的士子提供精神的幻想和安慰。

  二、婴宁形象分析

  在这众多的狐女形象中,婴宁也许不是最美的,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最真的那一个。蒲松龄称婴宁是“我婴宁”,爱惜之情溢于言表,口吻之亲密真像是称呼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

  婴宁是蒲松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他着力渲染的宁馨儿。首先看“婴宁”的命名,这个名字没有“云翠仙”的神话色彩,也没有“娇娜”的巧俏艳丽,也不没有“莲香”、“胭脂”的世俗风情,但是这个名字简约而不简单,单从名字上就可看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偏爱。婴宁二字语出《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攖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何谓攖宁?历来各家对于这段话都有不同的解释。综合各家之说,攖宁大约是“扰乱中保持安宁”[1]的意思。那么,有着这样一个非凡的名字的人物,必然是倾注了作者深沉的感情的,婴宁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凝聚了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特质,是纷繁世界中作者留给自己心灵的最后一方净土。

  文章中,婴宁一出场就不同凡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超脱凡俗的艺术形象,她“容华绝代”,手捻一支梅花,走在上元节如云的游人当中,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生生的看痴了的王子服,竟不顾封建礼教之大防的露出“灼灼似贼”的目光。当婴宁发现王子服不合礼仪的盯着她的时候,不怒反笑,并把手中梅花像一方香帕一样遗于地上,这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未字少女是大不检点的行为。文章开篇,作者就用寥寥数语对婴宁的形象进行了一个轮廓的勾画,她美丽、纯真、爱笑、爱花,确是一个“出于幻境,顿入人间”的精灵。这之后写王子服对婴宁茶饭不思的痴恋也是对婴宁的侧面烘托,正是婴宁的卓然独有的美和魅力,才使得王子服“忽忽若迷”,也为后来王子服按照吴生的话到西南山中寻找婴宁埋下伏笔。在王子服归家后的一大段描写中,王子服的辗转反侧,吴生的奔走,王母的忧心,字里行间都有婴宁的存在,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也从侧面烘托了婴宁的美好形象。

  当王子服终于不耐相思决定只身去寻所爱,文章就写到了婴宁的住处,“空翠肌爽”、“丛花乱树”,“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住在这样清雅脱俗的所在的女孩子,也该是不染红尘的仙子吧。把他的“我婴宁”安排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作者对婴宁的偏爱可见一斑。描写完住处,女主角再次出场,“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又是花,又是笑,婴宁的出场总是和这两样东西分不开。转回头看婴宁初见王子服的“顾”而笑,这颇具挑逗性的回眸一笑使得王子服一介书生痴痴地走了三十里路来寻婴宁。这次的“含笑”又使王子服生出了无限的希望,在门外傻傻的从日出等到日落。簪花一节也值得推敲,本是要“俯首自簪”的,看到生来却把簪花的动作停了下来,“含笑捻花而入”,这个举动是羞怯么?应该不是。所以我想这可以算作再一次的暗示,簪花人已来,又何必自己动手呢。王子服的精诚终于有所致,鬼母扶杖出门来询问来意,并由此得以认亲,还得到小住的机会。

  直到这时王子服才第一次和婴宁正面相见,不是初见的顾而笑,也不是再见的捻花含笑,这次婴宁还未进门就“嗤嗤笑不已”,进门后更是“笑不可遏”,王子服刚开口她就又笑的不能自制,最后终于忍不住以袖遮口,出门大笑去了。婴宁在笑什么呢?大约是在笑这呆头小子情深如许吧,也欣喜自己果然看对了人,这“贼腔未改”的青年,终于是找上门来了。心中的快乐全化作串串笑声,终于借着“视碧桃开未”的理由大笑而去。次日花园又见,王子服向婴宁出示他所珍藏的上元节婴宁遗落地上的那支梅花,花已然萎谢,但情依然炙热,婴宁却又装作不知,说是若是喜欢改天可送王子服一巨捆。看似憨痴懵懂的问话,却使得王子服一步步坦白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同样是古典小说里常见的小心的试探、不安的揣测、恋情即将明朗前的难熬而美好的一段,婴宁的试探具有更多的喜剧色彩,既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咿咿呀呀的唱段使人不耐,也不像红楼梦里宝哥哥和林妹妹般让人揪着一颗心替他们洒泪,但却取得了异曲同工的妙处。婴宁的试探是诙谐轻松的,好像轻喜剧般的让人愉悦。尤其是王子服说出了略带轻薄色彩“夜共枕席”之后,婴宁巧妙地在耳聋的鬼母跟前转述了他的话,令王子服非常难堪。略施惩罚,却也不至于太过,谁说婴宁是一个只懂得嗤嗤憨笑的无心之人,这一连串的试探都显示了婴宁的聪慧和有心。婴宁是个该笑时则笑,不该笑时不笑,该痴时则痴,不该痴时则不痴的聪明姑娘。她在保持一颗婴儿般明净的心的同时,也是个聪慧有见识的姑娘。

  接下来的情节也是每个故事都会有的结局,婴宁和王子服结了婚。然而这一次却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老套桥段,婴宁终于进入了一个设置了种种行为规范、人的天性被束缚被扭曲的世俗世界。在这里,女子当是“目不斜视”的,是“凡笑语,莫高声”,恪守“妇容、妇功、妇德、妇言”戒律的没有个性可言的温文淑女。婴宁天真烂漫的个性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么?这时婴宁的笑又救了她,自抵家之后即“但闻室嗤嗤,皆婴宁笑声”,而当“母入室”,为此女“太憨”而不高兴时,还“浓笑不顾”,叫她出来还“极力忍笑”,“才一展拜”,即“翻然遂入”而“放声大笑”,对封建家庭的应酬礼俗、清规戒律都以笑待之。当舅表吴生到山野查她的来历时,她也只是“孜孜憨笑而已”,以不置可否的态度巧妙掩饰自己的隐秘。婴宁的笑也感染俄别人,“满室妇女,为之粲然”,甚至还迎来了友谊,”邻女少—妇“也无不”争承迎之“。即使是”每值母忧“,只要”女至一笑即解“。甚至奴婢有小错害怕责罚,婴宁代为求情也可无事。而且婴宁还精于女红,虽脱略礼法却又懂得尊敬老人,每日对母亲嘘寒问暖,实在是个识大体的好媳妇。生活看似平稳而美好,然而一个转折使这一切美好戛然而止,婴宁的亲切笑容不仅赢得了邻里家人的喜爱,也招来了好色的西邻子,给家人带来了麻烦,一场诉讼扰乱了原有的祥和安宁,母亲呵责婴宁闯祸,婴宁从此不复展颜。这一节也是许多学者对婴宁进行批评的原因,施法术毒死邻家子,实在是过分了些,全然不像是出于婴宁之手,然而我想这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艺术形象,她不是单薄的十全十美的完美小姐,她是一个丰满可信令人亲近的狐女形象。而这也正是蒲松龄在处理狐女形象上的过人之处,她们全是有血有肉的,是有缺点有情绪的。行文至此,爱笑的.婴宁终于寂然无声了,甚至有一天突然哭了起来,说是思念鬼母要报养育之恩。谁能知道这由笑而哭隐藏了几多心酸?

  回顾全文,从初见面的“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到后来的“隐有笑声”,“笑不已”,“笑不可遏”,“忍笑而立”,“狂笑欲坠”等等,都有“狂而不损其媚的真与美”,如果说《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眼泪的代表,婴宁便当之无愧是笑的化身。然而这真这美只能存在于作者幻想的世界里,随着婴宁进入俗世,这真和美就被—迫中止,其中隐含的生命中深沉的悲怆令人动容。然而小说到此并未结束,一段由笑而哭得转折之后,作者写下了这样一个结尾:“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淡淡一笔,却寓言般让人深思,这寄予了作者精神世界中生生不息的执著追求,但是也不得不让人担心,这新一代的小婴宁又能开心的笑上多久呢?

  历来研究婴宁形象地学者大多把婴宁的性格归纳为天真和狡黠,或认为她浑不知事,终日憨笑而已,或认为她表面天真,却是个工于心计的利害角色。笔者认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的观点都过于偏颇,蒲松龄在前人的基础上所塑造出来的狐女形象,已不是简单的害人的狐魅,勾搭男人吸其精血的妖怪,或者报恩穷书生的添香红袖,破庙里的一场邂逅,而是立体丰满的有着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新的狐女形象,婴宁即是这当中的一个。她终日嗤嗤不已似全无心肝,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识大体的聪慧的好姑娘。如果单方面的说她天真或狡黠,都是失之偏颇,不够公允的。

  三、婴宁形象的创作动机

  作者蒲松龄在《婴宁》一文中所构建的自然纯真富于智慧的人性美,正是蕴含在具体人性中的带有一般共同性特征的优美的人性素质。这种人性素质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大多数人的一种人性理想和审美追求,这也是婴宁形象仍在今天读者心中产生审美愉悦的原因。蒲松龄并没有写过关于人的本质或人性问题的理论著作,但他在《婴宁》等一系列小说中对人的本质和人性问题进行的艰苦探索和深刻思考。他用文学艺术的手法,以人物形象塑造为载体,生动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下人异化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当时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善良人们的人性理想和对美好人性的追求,这正是蒲松龄的天才贡献。

  如果我们去寻求蒲松龄思考人性问题的动因,不难发现,明代中叶兴起的左派王学对蒲松龄自然、纯真、智慧的审美取向的形成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左派王学代表人物王艮、李贽等人大力宣扬人的性情,反对程朱理学以理杀人,泯灭人性,大声疾呼“以情抗理”,积极推崇个性解放,主张“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童心者,真心也”,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充分肯定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以及情爱的合理性。这种观点在当时及其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领域,尤其是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一种重要文化思潮,它所蕴含的审美理想和对人性问题的见解必然引发和影响蒲松龄对人性问题的思考,并对蒲松龄审美取向的形成发生作用,进而在作品中折射了出来,婴宁就是这样一个寄托了作者理想应运而生的人物。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4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而这一性格的传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婴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5

  只听得痴痴的笑声在耳畔越渐清晰,抬首,只见得已容华绝代的女子手拈梅花,笑容可掬地坐在树上,“小心!”容若三五步踏上树的躯干,将女子抱下,巧笑倩兮的女子嗔怪似的看着容若“我好端端坐在树上等人,你将我抱下来做什么?”眉宇间仍藏不住深深的笑意,“我......姑娘,树上毕竟太不安全了,这深谷也是,你还是早点儿回家吧。”容若做了个揖,准备离去,却听那女子仿佛自语似的'说“我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家在哪里,我自己都不知道。独居这深谷,披萝带荔,究竟有多久了,应该很久了吧......呵呵,没事儿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容若看眼前的女子,天真娇憨的恍若精灵,“哦,对了,我叫婴宁。”她才一展拜,便放声大笑,倒也奇怪,看人间女子无数,容若好像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狂而不损其媚的婴宁,“看公子愁眉不展的,所为何事?”“壮志难酬,初恋入宫,爱妻远去......”婴宁忍笑而立“看你这番打扮,必定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吧?”“姑娘好眼力,我乃权相之子,圣上的御前侍卫。”女复笑,不可仰视“你就叫我婴宁吧,既然拥有了如此高贵的出身,你又哪来的这番苦恼呢?”“只是觉得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又能有多少。”婴宁又大笑,“听我这般无奈之语,姑娘,不对,婴宁,你为什么还能笑得如此酣畅?”婴宁稍敛住笑意“公子莫生气,我这笑是生来便有的,你那些个苦恼,不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吗?”语罢,婴宁且笑且走,容若便信步跟上......

  阳光透过浓郁的树梢,斑斑点点地洒落到地上,踩着一地碎金,视野越见开阔起来......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梯田,乡村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渐渐融入了漫山的雨雾之中,婴宁扭过头“你说,农村人家的生活苦吗?”“苦。”“那你觉得他们幸福吗?”“这个,不好说。”“怎么会不好说呢,他们很幸福!我依从鬼母的愿望嫁给王子服,早来劳作,夕来安寝,那几年或许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了......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很满足,知足者常乐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6

  最近我阅读学习了《聊斋志异》当中的《婴宁》这篇小说文章,感触良多。《婴宁》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王生的男子为一个叫婴宁的女子所着迷,最终为婴宁完成了她的一些心愿的故事。读完这篇小说以后,我觉得这篇小说非常有隐喻,所传达出的道理在如今这个时代也有启示作用。

  一,这篇小说文章反应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普遍压迫,让女性很难有实现报复的机会。小说讲述了婴宁的出生状况,恰恰隐喻她是一个贫苦农家少女,而这样的少女想要实现理想报复别无他法只能依靠勾引到王生这样的富家子弟来完成她的心愿。这样的一个情况往往是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而在当今社会当中对于一些弱势家庭也不可避免得存在。从这方面来说,我是比较同情婴宁的。我想任何一个有实力的高富帅或是富二代,当我们遇到如婴宁这样的有孝心又美貌的'少女,不动心都是少数的。作为一个高富帅或是富二代,倘若能够为心爱的女人完成心愿也是一种幸福的事。从这一方面来说,又让我们心中念起一丝温暖。

  二,色迷心窍要不得,色字头上一把刀。小说文章当中讲述婴宁喜欢恶作剧结果导致了一户人家的儿子色迷心窍而死。尽管婴宁是用了法术迷惑,但是那家的儿子倘若不那么好色也不会遭此下场。由此可见,贪恋美色是危险的,这个道理无论古代现代同样适用。对于现如今我们这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需要引起重视,提高警惕。

  三,笑本无罪,只是要分时候。小说当中的婴宁明显是个懵懂少女,乡村土鳖气息浓郁,待人接物、思想觉悟水准都很欠缺,唯有靠着笑笑缓解一丝与人沟通时候的尴尬。原本她嘻嘻笑笑也没有什么,只是不可乱笑,也得知道什么场合该笑,什么场合不应该笑。这根本扯不上什么封建礼数迫害人,只是基本的做人规范。正如小说文章当中,婴宁恶作剧害死人,审判官询问事情时候她也笑,显得完全土鳖愚妄,叫人无语。因此,我们必须要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事技巧分寸,不能连把握情绪的基本分寸也没有。

  最后,我想说蒲松龄绝对是朵奇葩,我虽然不是特别喜欢他的这部小说,但是我很尊重他的成就。我觉得一个人可以不那么高大威猛、英俊帅气,也可以没有万贯家财、有车有房,但是一个人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觉悟。简单的说就是人不能无趣,活在世上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有自己的故事,这样才不枉渡人生。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7

  人生需要笑,即使是傻子也要傻笑,即使是蠢人也要蠢笑,即使是个奸臣也要奸笑......弥勒佛笑口常开,英雄笑傲江湖,大文豪喜怒笑骂皆成文章......

  笑,代表快乐,人生不能没有笑。看《说唐》,看到程咬金大笑三声而死,道《三国演义》,曹操兵败赤壁,却大笑三声;魏征在马上大笑而死。

  曹操把战争当成了艺术,他虽然输了,但还在为敌人的不完善处感到遗憾。直到三笑笑出了三支兵马,才消除了遗憾。尽管他一败涂地,但他还能为敌人的完善杰作而喝彩,非大英雄难有如此潇洒的表现。

  香港电影《三笑》,唐伯虎点秋香,秋香那三笑,着实让人神魂颠倒,使我深深地烙在了脑海里。

  接下来,想起了蒲松林老人的《婴宁》,《婴宁》中的小妖怪爱笑成癖,她笑得自然天真,欢快活泼,毫不造作,宛若纯洁蓝天。就因她回头一笑,王子服暗恋上了她,最终成了眷属。

  她在王子服面前还是老样子——“笑”,笑得低头弯腰,不可自制......把人都逗笑了。

  她在笑什么?笑世间可笑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

  笑是一种发泄,笑是一种表情,笑更是一种情感。古代,多少人爱笑,一笑千金、眉开眼笑、笑容可掬......进入现代社会,会笑的`人越来越少,而渐变之矫饰的笑,虚伪阴险的笑,苦涩拘谨的笑......而且,笑有了价钱,可以买卖。

  笑被金钱给腐蚀了,它现在像鸡肋一样,嚼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想说:不要那么多钱财,不要那么多钱财,不要那么多斗争,不要那么多规矩,不要那么多......我们现在只需要发自性情、天真无邪、潇洒风流的笑!

  这就是笑的潇洒、风流、天真、无邪,让我们像婴宁一样,仰天大笑、肆无忌惮地大笑吧!

  让我们开怀大笑,对着天空,大地,海洋,无忧无虑,毫无忌惮地笑吧!这世界,会因笑而变得更好!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婴宁的人物形象分析论文03-17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03-17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1-20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03-26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9-08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09-08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02-09

罪与罚人物形象分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