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监管办工作总结

时间:2023-01-01 20:55:09 监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产品监管办工作总结

全市蔬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区(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围绕发展蔬菜生产、致富种菜农民、保障市场供给为目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蔬菜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农产品监管办工作总结

一、年蔬菜工作概况

(一)蔬菜产销形势两旺

据统计,共完成蔬菜基地建设45万亩,其中:新增基地15.3万亩,同比分别增长51%和68.4%;实现蔬菜总产量125万吨,同比增长18.8%;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当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6.5%,占种植业总产值40%以上,增加值12.6亿元,占全市一产增加值的28%,蔬菜种植区覆盖860个村,22.5万农户,83.4万农民,分别占全市的73.8%、45.3%、46.1%,人均种菜获纯收入1518元,占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95元的37.1%。蔬菜品种多样,总量充足,自给有余,市场供给均衡,产销两旺。

(二)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按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要求和标准,150个无公害基地建设全面完成,基地共涉及11个区(市、县),56个乡镇,150个村,面积11.62万亩,种植蔬菜15.6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35.4万吨,总产值5.42亿元,所建基地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格局基本形成,为蔬菜产业发展和市民“菜篮子”安全供给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蔬菜质量超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无公害蔬菜基地获省农业厅认定53.44万亩,达到农业部要求年蔬菜基地无公害认定率达100%的目标。蔬菜产品经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和我办的例行检测,农残合格率分别96%、96%和100%,其中农业部例行检测全年综合结果,在全国例行检测的37个城市中位居第六位,其中,基地蔬菜产品合格率99%,获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达277个,新增254个,分别占全省农产品认证总数的73.1%,占全市农产品认证总数的99.6%,保证了市民“菜篮子”的安全供给。

(四)蔬菜外销创历史新高

蔬菜在域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外销蔬菜达60.3万吨,同比增长72.3%,外销收入8.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黔山牌”蔬菜叫响两广、华东等二十多个域外市场,并批量进入东南亚市场,实现了再造一个蔬菜消费市场的目标。与此同时,引入208个外地客商入驻我市蔬菜基地参与蔬菜营销,开辟了营销渠道,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科技兴菜”全面普及

全面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大力推广蔬菜“四新”、“六节”技术,推广面积占蔬菜播种面积的95%以上;大力开展蔬菜新技术培训,举办各类蔬菜培训班878期,培训农民7.2万人(次);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派驻村技术干部21名,他们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蔬菜科技带到乡村,带入农户,带到田间,为“科技兴菜”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六)国开行项目起步良好

以现代设施农业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为主的国开行市无公害蔬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了13个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流动站和花溪区300个蔬菜大棚、100亩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设及105个村级蔬菜质量农残检测站建设,其它相关区(市、县)的蔬菜大棚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七)蔬菜服务体系建设加强

推行蔬菜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用市场信息指导生产,用技术指导农民,用产业化提升产业,用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蔬菜信息站10个,扶持培育蔬菜专业协会35个,龙头企业7个,营销大户52个,冷链设施3个,并进一步完善了一批蔬菜基地配套设施机耕道、小水池、小水窑、沟渠等;推行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财政性生产项目、价调基金项目、国开行项目、省级项目一起上的办法,以项目为载体发展蔬菜产业,年争取项目资金330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蔬菜项目23个,项目资金达403万元,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八)维稳工作实现“三个不突破”要求

针对办系统国有企业在推进体制改革和部份企业购买汉唐证券等引起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现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基层,积极工作,以10个工作小组进驻企业进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根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维稳工作确保不群体上访、不集体上街、不集体到省委的“三个不突破”的要求,切实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九)国企改制工作顺利推进

按市委、市政府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总体要求,加快办属国有企业改制,结合办属企业实际,通过重组等形式完成了市蔬菜公司、市蔬菜副食品批发站等7家国企改革,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农产品监管办工作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十)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推动蔬菜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反腐倡廉工作落到了实处;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政务公开,走依法行政之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成了办党总支换届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和省农业厅举办的“三个一”活动,增强全办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在全办职工中营造了一种开拓进取、团结友爱、和谐干事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还需加大力度。经农业部、省农业厅及我办检测结果,基地合格率为99%,而市场的合格率却为94%。终端市场准入执行尚需加强。

(二)蔬菜产业是一个覆盖农民面最大,增收显著的主导产业,投入仍显不足。

三、年蔬菜工作打算

(一)思路

由于元月 日以来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蔬菜受灾面积达12.2万亩,减产约60%(2.16亿公斤),损失约3.24亿元。造成2月下旬到4月中旬本地蔬菜供给将出现45天左右的阶段性断档,蔬菜供给缺口约7200万公斤,随之带来蔬菜价格趋高、蔬菜减产、农民减收和农民恢复生产投入能力不足等问题将显现。按照市委、市政府“抓重建,保民生”的要求,加快我市蔬菜灾后生产恢复和产业发展工作,实现灾后蔬菜“不减产、不减效、不减收”的目标,年蔬菜工作的思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抓重建,保民生”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总揽蔬菜工作全局,以保障市场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灾后生产恢复和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为重点,大力实施“提速恢复、纵横联手、质量(标准)立菜、筑菜外运、产业提升、科技兴菜、品牌强菜、上争下调”八大战略,实现灾后蔬菜不减产、不减效、不减收的目标。

(二)目标

(1)完成灾后增播8万亩应急蔬菜,恢复1万亩香葱基地。

(2)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个(以村为单位)(市十件实事)。

(3)建立蔬菜基地60万亩,其中新增15万亩,比上年增长33%;启动“两湖一库”四环生态蔬菜基地5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蔬菜外销量70万吨,比上年增长17%;总产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新增产值5亿元;增加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新增增加值3.5亿元。

(4)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5%。

①进一步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体系,修订完善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操作规程10个。

②新建蔬菜产品农残快速检测站(点)30个,获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50个,绿色产品认证2个。

(5)建立蔬菜科技生态示范园1个。

(6)扶持蔬菜龙头企业5个,蔬菜专业协会20个。

(三)任务

(1)灾后蔬菜生产恢复任务:增播的3万亩应急速生菜由十一个区(市、县)承担,增播的5万亩次早熟蔬菜由花溪、乌当两区和清镇、修文、息烽、开阳三县一市承担,恢复的1万亩香葱基地由白云、高新两区承担(见表一)。(2)年任务以建10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十件实事)、建立60万亩蔬菜基地、实现23亿元总产值和新增3.5亿元收入及蔬菜质量安全为重点,逐项由十一个区(市、县)承担(见表二)。

(四)措施

1、实施“提速恢复”战略,迅速恢复生产。快速组织专家制定《蔬菜速成集成技术方案》、快速组织技术人员驻村入户;快速落实种子等生产资料;快速将任务落实到村、户、落实到地块;快速展开集成技术的培训;快速推广速生菜密植速成技术、多品种配套集成种植技术和次早熟蔬菜提早集成技术;确保2月中旬开始播种,力争较正常年份提前10—15天产品上市。

2、实施“纵横联手”战略,做大蔬菜产业。坚持用“集群经济”的理念抓蔬菜产业。按照资源比较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纵横联手”战略,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特”的蔬菜生产格局,实现以村、乡、县为单位的基地成片、成线、成规模集群,做大蔬菜产业。年新增15万亩基地要向沿路村寨田土、受灾夏粮地、烤烟接茬地和果树林下空地及提高复种指数拓展。

3、实施“质量(标准)立菜”战略,做好蔬菜产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蔬菜产业。全力实施“质量(标准)立菜”战略。把蔬菜质量安全这个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一是进一步加强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修订完善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操作规程10个,为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用标准规范蔬菜生产行为,把好蔬菜生产质量关;三是建立健全蔬菜产品农残检测监测网络,实行蔬菜农残的例行检测,确保蔬菜安全合格上市;四是建立蔬菜产品准入制,以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试点,实行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确保蔬菜质量达标入市;五是建立健全蔬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体系,继续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启动绿色蔬菜产品认证;六是启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行动,在番茄等六大蔬菜品种启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提升无公害蔬菜的公信力,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做好蔬菜产业。

《农产品监管办工作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实施“筑菜外运”,做强蔬菜产业。坚持“反弹琵琶”的思维抓蔬菜市场拓展。一是全力开拓域外市场,加快实现在域外建成“第二个蔬菜消费市场”的目标,拉动消费,扩大生产,拓展产业成长空间;二是积极培育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蔬菜营销,扩大蔬菜营销渠道,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三是搭建蔬菜产销接轨桥梁,加快蔬菜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实现资源——市场——经济的升华,推动蔬菜经济的发展;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建筑蔬菜产业融资平台,调动社会力量投资蔬菜产业发展,整合资源,做强蔬菜产业。

5、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做生态蔬菜业。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两湖一库”治理实施方案》,按照“两湖一库”沿湖(库)四环生态蔬菜基地建设思路,以转移、治理、提升、辐射四管齐下的工作措施,抓好沿“两湖一库”一环(红线内)蔬菜基地的转移,不再建蔬菜基地;二环(绿线内)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科学治理,向有机、绿色蔬菜基地提升;三环(橙线内)蔬菜基地通过蔬菜新技术的推广,向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提升;四环(橙线外)蔬菜基地,通过辐射带动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年“两湖一库”转移蔬菜基地2800亩,治理提升蔬菜基地21030亩(次),辐射带动沿湖(库)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5万亩,构建生态蔬菜产业环带。

6、实施“科技兴菜”战略,提高蔬菜科技含量。坚持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做到技术服务、经济服务入户入田,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之中,年推广新技术55万亩;大力推动科技人员领办示范基地带动农民科学种菜,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大力培育蔬菜科技示范户和开展技术培训,年发展科技示范户500户,培训15万农民。大力实施国开行项目,加快蔬菜产业现代设施的建设,完成1600个蔬菜大棚建设,与此同时,与白云区政府联手完成白云沙文现代蔬菜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园)建设,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

7、实施“品牌强菜”战略,树立品牌形象。坚持以培育拳头品牌占领市场的思路。全力打造“黔山牌”蔬菜品牌,提高“黔山牌”知名度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效益。同时,加强“黔山牌”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真正把“黔山牌”做好做强做大做响,树立蔬菜品牌良好形象。

8、实施“上争下调”战略,推行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蔬菜产业的投入,特别是因灾农民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缺口比较大,各级支农项目资金要向蔬菜产业带(基地)倾斜。在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投入增长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有关部门对灾后蔬菜生产恢复和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一方面调动农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投入积极性;再一方面各区(市、县)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确保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年需增加灾后蔬菜恢复资金1447万元;增建蔬菜基地15万亩,按每亩补助100元,增加生产扶持资金1500万元;需政府预留1000万元蔬菜预约风险资金。

9、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蔬菜生产与供应关系到民生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蔬菜产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切实把蔬菜产业作为灾后农民增收和市民“菜篮子”供给的大产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从产前、产中、产后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蔬菜部门要研究制定灾后重建科学、可操作成熟的技术措施,组成生产技术工作组到灾区指导好生产,要将灾后生产恢复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蔬菜部门,实行包片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年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总之,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把损失夺回来,千方百计完成年工作目标,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收,千方百计保障市场供给,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农产品监管办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农产品安全监管总结11-24

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总结11-23

农产品安全监管员总结11-23

农产品监管个人总结(精选10篇)12-2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04-2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04-08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精选14篇)10-20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7篇04-08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7篇)04-08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