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古诗词学结

时间:2021-11-24 12:09:01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古诗词学结

每次研修学习,都能深感自己的浅薄,有待学习的内容是太多了。这次在子专题三-----快乐古诗词教学中不时地停留驻足,回眸留神,心中留下了许多痕迹。

古诗词学结

是呀,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学习古诗词,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文化的一扇大门。如何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瑰丽,是语文教师必修的学问。韵涵文字美、韵味美、意境美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文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呢?通过这次学习,自己有了一些启发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学习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四、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诗词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古诗词学结 [篇2]

语文古诗词鉴赏是我们中考中常见的题型,我们大家也都是希望能够在这块分数上有所突破。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成绩,学大教育的专家们就给大家带来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学习方法总结,希望大家从中可以收获自己想要的知识。

一、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着、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③****无能(南宋、清朝)。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民众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清政府****无能的愤怒之情。

第六类情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第七类情感:对友情、爱情的赞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谐音双关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情人之间那种致死不变的爱情,成为千古名句。

第二步:掌握进入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两条途径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裴斐先生说:“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义物象、载情物象等。表义物象如“柳”。古人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含有“柳”字的诗句往往与离愁别绪有关。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载情物象以“雁”为例:“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以对雁的怜惜寄托羁怀,也就是托物抒情。

(2)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视权贵,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提到“杜甫”就应想到他“陇国忧民”的思想;杜诗,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南宋是个风雨飘摇的朝代,汉人(统治者)被子金人赶到江南(杭州)。因此,南宋词人在诗词中大多表现出收复失地,慷慨报国的壮志。如陆游《示儿》中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空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1、正反对比。

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

2、衬托。

①从正面衬托。“江山荒城猿乌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是涛声似旧时。”“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该句以“荒城”的悲衬托“乌”悲,衬托诗人内心的悲,猿猴、乌鸦与悲凉、愁苦相联。

②从反面衬托。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后世传为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项,放眼四望,那所有的山山岭都会显得十分渺小。该诗句表面上是在写景抒情,而实则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虚实结合的手法。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后文的虚写“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前文的实写“僵卧孤村不自哀”相照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慨叹。

4、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归三件事比喻离别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见,沉痛哀婉,十分凄凉。

5、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无一纯写景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家何在”喻将远走,“马不前”喻前途艰辛。冰天雪地之中,诗人立马蓝关,不独心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景物描写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学习方法总结了我们大家需要面对的事情,我们期待大家在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大家加油吧。

古诗词学结 [篇3]

看了古诗词教学视频讲座及古诗词教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使我受益匪浅。我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感悟很深,下面,就谈谈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 抓准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的重点。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把看到的景象,经历的事件,用高度浓缩的、精炼的语言,表达诗人情感的言语。它的每一个字词,每一行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古诗词和现代人有一定的隔膜,学生很难突破这层隔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学段教学重点,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的原则。对于低年级古诗词的教学,不要求学生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借助图画,了解古诗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重在要求学生读背积累。到了中年级,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注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来理解诗中的字词意思,再借助图画,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为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感悟,同时重视背诵积累。

二、教学方式上有新的认识。

古诗词教学,注重以读为主,从读中感悟。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被忽略。长期以来,许多的老师都会以讲为主,以讲代读,通常是把古诗分成字、词、句各个小部分,然后,一字一词、一句的讲解其中的意思。讲完了诗意,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体会,教学的效果并不好。新课标中指出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解词义,结合画图,通过自读、互读、导读、展示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反复的带着学生读,使学生能从读中理解,从读中感悟。

在实践教学中,我也常会多讲解,占用学生的许多时间,很少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解。今后,要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自解,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以读带讲,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学结 [篇4]

从2000年开始,南门小学就开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感和自豪感。

一、提出古诗文诵读课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要求“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因校制宜创造性地建设学校课程,更贴近本地区、本校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课程更实、更新、更活,更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这是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人文素养的积淀,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的资源。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每一篇古诗文里都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发古诗文中的显性资源,挖掘隐性资源,捕捉动态资源,将引领学生走向提升语文素养的道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在确保贯彻国家课程标准,使学生打好共同的必备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大文化背景,根据学校实际开发的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求、身体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读写能力、技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求得每一个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县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一句话,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过本课题的开发,我们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

1、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古诗文课程资源的意识,让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成为古诗文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心人。

2、提高教师开发与利用古诗文课程资源的实效性,教师要有对课程资源的筛选、甄别能力,做到开发有度。

3、通过研究,探索出开发和利用古诗文学习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升学校文化氛围,营造诗香校园。

二、创建古诗文吟诵模式。

1、听·赏。即开设由学生主持、播音的“红领巾之声诗文小广播”,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和学生的诗作。利用课前、课间时间播放,让学生在课间休息的同时,能欣赏到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故事和韵律。

2、读·品。即每天早会课15分钟,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课前准备的3分钟时间,学生齐诵抄录在黑板一角的“每周一诗”。课前“古诗热身”如今已成为我校学生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歌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学校每周还安排1节活动课,专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文。同时,让校园成为“诗园”,走廊成为“诗廊”,教室成“诗室”,在校园中设立古诗文诵读墙,在校园的各处用诗文或名句来做为文明用语与警示语等,如学校门口的“明日诗”,花坛上的“一草一木总关情”等。使学生从中品嚼内涵即而内化为行动,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3、抄·作。即每班设置了“每周一诗”专栏,该专栏是学生抄写背诵和创作诗文的主阵地。每学期每班出两期关于“古诗文”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名诗推介,有诗人简介,有诗坛趣话,有学生稚作,发挥着拓宽知识视野和展示学生才华的双重作用。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展示古诗文诵读成果,如展出学生古诗文书法作品、古诗文美术作品、学生诗文卡、办手抄报、编制诗文集,交流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写出对古诗文的心得体会等。同时,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把创作的优秀诗歌编辑成册,以此来调动学生创作诗歌的积极性。2015年8月开始的四辑儿童诗集《七星彩梦》得到社会各界及家长的高度认可。

4、悟·行。即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体会诗文的意境、情感。教师们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指导学生讨论,和学生一起交流诵读诗文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文的内涵和人生、处世的哲理,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编辑古诗文校本教材。

为促进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内涵的理解,引导对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的把握,我校对古诗文进行筛选,编辑了附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分低、中、高年段。低年段为浅读。选择思想经典、内容浅显、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诗和儿歌,再配上活泼生动的图画,形成图文并茂的教材,注重低年段学生对古诗文初步体验。中年段为诵读。在选择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词和文,并插入了一些诗人的简介、诗的小故事、诗的历史背景介绍等帮助学生对古诗文的初步理解。高年段为品读。对所选的内容包括古诗词,古文中的佳句、名句,关于诗与诗人故事,适当的历史背景等,并配上适当的欣赏要求。同时在各年段的校本教材当中还把诗文分爱国、咏物、壮志等单元。

四、创新古诗文活动形式。

1、三个整合。新的课改精神提倡课程整合。一是诗乐整合。诗文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是诗配乐表演和诗文剧。诗配乐由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古诗文,也可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或者由师生吟唱谱成歌曲的古诗文,如《临江仙》、《虞美人》、《水调歌头》、《孔雀东南飞》……通过这些旋律优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兴趣;诗文剧则是把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文,由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二是诗画整合。诗配画是师生根据诗意所作的绘画作品。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诗配画活动每个班级每周组织一次。学校定期把学生的诗配画选登在学校的刊物或诗词专栏上让学生欣赏。三是诗书整合。古诗文书法作品是学校组织师生以软笔书法、硬笔书法书写成的古诗文条幅。在学校走廊画框上张贴由学生书写并定期更换诗文名句。学校定期挑选优秀作品举办古诗文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加深对古诗文的感悟。

2、 三个结合。古诗文与“名著伴我行”活动的结合  我校开展多年的“名著伴我行”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期真读几本名著,并做好规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旨在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教师有了“一桶水”,才能授于学生“一杯水”,也确保了古诗文诵读的质量和读书指导的有效性。古诗文与中队活动结合 我们以古诗文为载体,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如“诵古诗、学美德”、“古诗伴我行”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学生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古诗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我们将古诗文活动拓展,带领学生走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云根书院”,感受朱子文化,学习朱子家训,经典在家乡文化的浸润中延伸,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3、两个平台。“诵诗节”  要求各年段在每期举行赛诗会的基础上,参加学校每年举行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汇报演出,可设“诗王擂台”、诗伴舞、诗文小品、诗文剧、诗文相声、诗的故事等。并评选出“背诗大王”、“颂诗之星”、“创作之星”、“诗香班级”、“ 诗香家庭”。“网页互动”  在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的学诗沙龙、小诗社,特别是以南门小学网页为基础的“特色教育”栏目中“古诗文诵读”及即将创建的“校园诗坛” 等为平台,让师生互动,共同谈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论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做到知其文而品其神、悟其道、导其行。

五、把握古诗文活动原则

第一条原则:不重形式重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第二条原则:不求数量求质量。质量第一,数量第二。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更不能把背古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允许学生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理解乃至顿悟。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质量。第三条原则:不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并非相辅相成。搞古诗文诵读,宁可慢一些,但求好一些;宁可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有个好效果。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这三条原则,保证活动的过程不流于形式,而是沉下心来研究诵读艺术,研究记忆方法,研究诗文鉴赏,以适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方法方式,把诗文诵读活动推向深层次、深领域。

六、巩固古诗文活动措施

为了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能得到深化和巩固,让诵读诗文的热潮能持续和长效,让教师水平得到提升。我们还制定了三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深化巩固。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有的放矢,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古诗文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古诗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使教师对课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为了顺利开展古诗文校本课程研究,我们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诗词鉴赏书籍,倡导教师自学自悟,学以致用,并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丰厚底蕴,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2、校本教研,专业引路

学校的课题研究还与“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纳入集体备课中。全体语文教师人人承担,全员参与,每个学期完成课堂实践、互动交流、撰写课例、教学反思等课题研究活动。我们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研讨和反思,实验期间每位语文老师上一节古诗文教学研讨课,再针对研讨课进行研讨,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效果体现、方式方法进行评议。实验期间教师开设课题研讨课共32节,撰写教学案例30篇,教学论文反思 36篇。在课题研究的平台上,教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丰富校本教研形式,还结合观看优质录像课进行评课,外出参观学习老师归来作讲座,上汇报课,聘请县进修校教研室教研员到校进行课题指导等。加强对课题组的管理,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及时反思总结课题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借助网络建立了课题博客平台,加强与总课题组的密切联系,这些专业引领更好地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3、创新课堂,百花齐放

我们把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作为推进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阵地,力求从开发资源的角度设计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于古诗文写作年代久远,学生不易理解,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难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链接相关的学习资源,为学好古诗文做好充分的保障。一般的古诗文课堂,我们从几方面入手开发其学习资源。1、了解作者生平。2、了解写作背景。3、诗中关键词。4、外延的拓展。5、内涵的延伸。6、方法的延伸。我们鼓励教师有效地开发古诗文中的学习资源,并能合理的利用,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结构。如我校吴宝英老师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古诗大擂台》、许达潘老师开设的诗歌欣赏课《在唐诗中纳凉》等都在古诗文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使古诗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在课题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开发文本之外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有了创新。

七、取得古诗文活动成效

我校古诗文吟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从多种途径让学生在诵读诗文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思想情操、文学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文化积累,增进了学生人文素养

一是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我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佳作,像屈原的《离骚》、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等,这些古诗文无不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和启示。学生在诵读中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性情的陶冶。二是为学生启悟人生奠定早期积累。古诗文既押韵又富于节奏感,很容易背诵,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需要一辈子来学习和体会。虽然学生并不是完全能理解,但这些不理解的词句会在心灵中慢慢沉淀下来,等到年纪渐长,慢慢就会明白。一旦经历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学过的东西会豁然贯通,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早已拥有”的感觉。

2、构建书香校园,完善了学校校园文化

古诗文诵读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每天的诗文诵读与欣赏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形成古诗文诵读课程特色,也形成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学校的小广播站、校报、橱窗、走廊、班级板报上的古诗文欣赏专栏,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诵读之星”评比等活动,也活跃校园文化,促进了文明校风的形成。

3、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自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人人学会吟咏古诗,培养了孩子们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平均每生能背100多首,多的达300多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句流畅,古诗文的引用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我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佳作,这些诗无不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慰藉和启示。在那“争占坐位、互推课桌”时,弟-子们的一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你三尺又何妨”,把千年古诗化成了“宽容、礼让、共处、和谐”之绚丽,让我们看到了诗的春天,看到了美好的未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展示自我的风采。一个平时考试不及格的孩子手捧着诗配画比赛的奖状,连连地说:“没想到我还能行,我真的能行!”从那一刻起,他又重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4、塑造高尚人格,进行了学生思想教育

古诗文吟诵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是学生明理的重要手段。如让学生背诵《游子吟》教育学生爱父母尊长辈;背诵《青青园中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背诵朱熹《将还政和》教育学生爱政和、爱家乡等等。融亲情、友情、爱国情于古诗文诵读中,培养了学生的宽容、友善之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互助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拓展古诗文活动空间

1、推广。一是提供平台。每年举行一次古诗文诵读节。由各年段推荐优秀的节目,参加学校的古诗文吟诵汇报演出。二是出台意见。把古诗文吟诵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结合各班自身特点开展活动。明确活动载体,即学校专门建立一个学生社团作为古诗文活动的平台;明确活动时间,即确定古诗文吟诵活动的时间安排;明确活动教本,即以南门小学教本为范本;明确活动目标,即各年段要把古诗文的学习渗透教学内容中。三是建立机制。各班级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每学年对活动中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予表彰。同时定期召开研讨会或座谈会,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交流学校的优秀课件,及时总结诵读活动好的做法。

2、提升。政和县于宋徽宗政和5年因茶获赐政和县名。地方文化古朴淳厚,历史上名人志士荟萃,被誉为“先贤过化之乡”。下阶段,将以古诗文诵读为主平台,把地方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推进朱子文化进校园。收集朱熹的事迹、手迹、诗词,组织编写《朱子文化教育读本》,通过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吟诵、演讲、书法比赛等形式把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融入到实践教育活动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就在自己身边的历史伟人的榜样形象。同时,以“云根书院”为阵地,拓展学生的校外活动基地。二是推进“四平戏”文化进校园。“四平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戏曲剧本内容丰富、词句优美,饱含着人生的哲理。近年来,我县杨源中心小学成立了“四平戏”儿童剧团,使这一古老剧种终于后有继承人。下一步我校将把“四平戏”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吟、唱戏词,以戏育人,以戏塑人。三是推进政和特色茶文化进校园。政和产茶有千年的历史,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产业是政和经济的重点产业,茶文化也是政和的重要地域文化。至今,政和仍保留着的茶灯戏、新娘茶等习俗。下一步将组织编写《茶文化教育读本》,通过“政和茶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出读茶诗、学茶艺、知茶情、懂茶趣的浓厚氛围,弘扬悠久的政和特色茶文化。

3、拓展。把古诗文吟诵活动向教师、家庭和部分社会团体拓展,形成互动的局面。一是拓展到教师。在南门小学网站上专门开设古诗文吟诵网页。通过网页介绍古诗文的内涵、背景故事等,拓宽古诗文学习的层面和丰富学习内容。并提供上传、下载功能,将各校优秀的古诗文教案、活动方案上传到网站,实现教学、活动资源共享。设立“百诗讲坛”视频栏目,将优秀古诗文授课视频上传到网站,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拓展到家庭。通过“家校通”手机短信,将每星期学生学习的古诗文内容发送到家长的手机。让学生家长知晓、辅导学生古诗文学习,让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实现学生、家庭和学校间的互动。三是拓展到社团。以家庭组团的方式,把古诗文吟诵也融入县诗词楹联协会、书法协会、老年学校、社区、农民诗文化节等部分社会团体开展的活动中,扩大古诗文吟诵活动的影响面,形成更广泛的诗文化社会氛围。                               

总之,我校开展诵读千古诗文活动,是从提高语文素养为切入点,以挖掘思想内涵为过程性潜在目标,用特色打造学校品牌,以求营造氛围来达到书香校园创建之目的,把悟道导行、提高思想境界、传承并内化中华美德做为落脚点。几年来,在《福建日报》、《闽北日报》、《政和教育之窗》等先后报道了我校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当然,这一切都是表面层次上的成果。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那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脍灸人口的名诗佳句在孩子们心中铭刻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孩子们,我们热盼通过“诗香校园”的扎实推进,再提升到“书香校园”的创建,相信会有更大的飞跃和收获! 

古诗词学结 [篇5]

我一直关注有关古诗文教学的动态,希望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上古诗文,促进培养其语文素养。此次学习了古诗文教学的专题,让我受益匪浅。我对此次的学习进行了一个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今后的古诗文教学。

1、注重朗读指导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2、加强阅读记诵

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在平时学习中,除了准确的背诵之外,还要在准确无误的默写上多下工夫,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避免因写错字而失分。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初中阶段背诵的古诗文总量在2 万字左右,并了解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如前所说,针对古诗文我们应该熟读成诵,烂熟于胸,针对近年中考,命题相对集中在30余篇名作上。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要求同学们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名句名段名篇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的理解记诵上。在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诗文中,有些文章可称为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如《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对这类佳作必须将全文熟记于胸。也有些诗文,流传于世主要是因为其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特别出彩,学习这类诗文,就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名句名段的积累上。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3、坚持词语积累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实词积累在150 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

在文言字词的认读中,学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比如,文言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由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变化,认读时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词义差别,决不能用今义去释古义。古汉语中,还有一种我们称之为“通假字”的现象,即古人用此字来代彼字,通假字的读音和词义,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 如“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中的“诎”同“屈”,解释为“弯曲”,学习文言文时,也要重视这类通假现象的认读。

在句的认读方面,除了要通过多读熟悉文言常见句式,如表判断的“??者??也”;表疑问的“何??有”,还应重视词性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词性活用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关键词词性的改变,句义也就跟着变化,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能根据这个词原来的词性去理解了。平时学习中要对这种词性活用的现象勤加总结。从句的角度说,把握基本含义的意思是理解句子表达的主要内容,高年级学生认读文言语句,不必拘泥于语法句式等知识,也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实,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现代汉语阐述句子的基本内容即可。

4、穿越历史时空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词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

我们学习文言诗文要重在理解诗文内容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诗文,有的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哲理,有的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阅读这些诗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同学们在平时的文言诗文学习中,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应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子或关键句子,然后,借助这些句子正确划分内容层次,概括段(层) 意,弄清段(层) 与段(层) 之间的关系,梳理写作思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课文的主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性化的鉴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诗、读诗,在古诗文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飞心灵。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文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在教育的征程上为古诗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古诗词学结】相关文章:

对学结06-03

远程学结06-13

安全学结05-30

班级学结05-30

班长学结05-30

版画学结05-30

保安学结05-30

半月学结05-30

本月学结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