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江山实习报告

时间:2022-08-03 02:17:24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08江山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 言

08江山实习报告

1.1.1 实习区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

实习区位于江山市郊,属浙江省衢州地区管辖。填图区在西郊,离城区2 km,东径118°33ˊ45ˊˊ —118°38ˊ20ˊˊ ,北纬 28°43ˊ6ˊˊ —28°45ˊ50ˊˊ 。江山有浙赣铁路直达杭州、南昌,与闽北、皖南有公路相连。实习区有公路直通市内,交通十分方便。

图1-1 江山交通位置图

实习区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势走向北东,蚱蜢山、江山岗一带的山前地带,山丘呈北西延展(见封底)。区内较高的山峰有老虎山(279m),西山高地(272.2m),方家山(209.0m),

龙王山(204.0m),区内最低海拔80.0m。切割深度最大150m,一般50 m—70m。区内水系主要为江山港,河面度200m,水深最大为2.8m,一般小于1m。流向北东,向北东注入钱塘江。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8-9月份可因干旱出现暂时性断流。

实习区属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具海洋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 16℃--18℃,8—9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36℃,最高可达40℃;1—2月份气温最低,平均1℃--2℃。年降雨量1800 mm—2000mm,3—4月为梅雨季节,4月份开始出现雷阵雨。年蒸发量700 mm—800mm。

按中国岩石地层区划,江山地区属华南地层大区,实习区主要位于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江山-临安地层小区内。实习区内前震旦系、白垩系出露零星,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层序齐全,化石丰富。实习区内基岩的出露状况良好,各个地层之间的分界线也较为明显。对于新生掌握地址填图方法起了重要作用。但填土区域部分地区植被发育,使得一些地质界线无法确定,故只能用追索法找出其分界线。

江山一带农业以水稻为主,工业以水泥工业为支柱,食品、针织等小型厂矿较多。近年经济发展较快。

1.1.2 地质调查简史

浙江江山地区地质研究开展较早,过去多以生物地层研究为主。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先后来此进行地质调查,对地层作了划分。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在江山建立实习基地,之后经过 30 多年来地学类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对江山的地质构造特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1.1.3 教学任务

初步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习野外观察和收集资料的基本技能;促进课堂知识和野外实际的结合;培养对地质现象的综合思辩能力;掌握剖面的野外测量,室内整理与计算,绘制剖面图的原理和方法。

1.1.4 教学内容 本次实习分野外实习和室内整理两个阶段。野外实习的实习时间为期2周左右,室内整理的时间为期4周。实习内容分三大类:一是学会如何实测剖面;二是如何野外踏勘;三是进行初步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时每个班分为7个组,每个组6-7个人。每个组独自进行实测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指导老师是吴仁贵老师。实习期间本小组基本完成实习任务和实习要求。此次野外填图区域的面积为4.6平方公里。两条实测剖面的长度分别为500米(江山岗-上横塘)和551米(吴家弄-何家山乡政府)。此次实习的观测路线有10,地质点记录了76个,样品及标本采集数量达27,笔石化石2块。

第二章 地 层

1.2.1 岩石地层单位及其厘定说明

按中国岩石地层区划,江山地区属华南地层大区,实习区主要位于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江山-临安地层小区内。实习区内前震旦系、白垩系出露零星,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层序齐全,化石丰富。

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应当考虑宏观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区域稳定性。就其时代而言,普遍具有横向穿时性,纵向跨时性。根据这一原则,将江山实习区岩石地层厘定出了1个群(未分组)、16 个组。下面介绍上述17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江山-绍兴断裂东侧的陈蔡群及磨石山组的基本特征。

(一)前震旦系上墅组(Pt3s)

系浙江区测队(1969)建,命名地点在衢县上墅村。本组伟一套轻微变质的陆相中酸性-酸性火山喷发岩,岩性主要为凝结火山角砾岩和角砾岩屑凝灰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夹流纹斑岩及少量沉凝灰岩。时代属新元古代。本组分布于河东及上余一带,露头良好,厚度﹥800m

(二)震旦系-奥陶系

(1)志棠组(Z1z)

下段岩性为紫红色.灰红色块状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灰紫色.紫红色砂岩。顶部见紫红色层状凝灰质砂岩;底部有一层灰色.灰绿色块状砾岩,砾石多呈棱角.次棱角状,以火上岩为主,与下伏上墅组岩性一致,具底砾岩特征。本组发育不连续的斜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下部冲刷底蚀构造发育。偶见波痕,厚309.3m.本组主要分布于新塘坞,上余,四都丰足一带,江山城关西山及须山公园也零星出露。与下伏上墅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呈暗色调。

(2)雷公坞组(Z1l)

下部为冰碛含砾砂岩、含砾泥砂岩、含砾泥岩夹少量砂岩,中部为黑色页岩、含锰砂岩、页岩、白云岩、硅质岩等,上部为含砾冰碛砂岩夹少量泥岩、粉砂质泥岩。厚8.5 ~49.4m。自东向西,厚度不断增大。本组主要分布于新塘坞.黄泥塘一带,城关西山也有零星出露。与下伏志棠组呈假整合接触,本组特征清楚,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是震旦系划分对比的标志层之一。属于早震旦世晚期沉积,沉积相为兵法筏海洋沉积。

(3)西峰寺组(Z2x)

下段下部为青灰色灰质白云岩,含白云石.燧石团块微晶灰岩,含灰云岩夹灰黑色粉砂质页岩。有时呈不规则互层。中部为一层厚度不大,但层位稳定的紫红色含泥白云岩夹白云岩扁豆体,具水平纹层,可作为下段划分对比标志层。上部为浅灰色,风化后呈土黄色的 白云岩。偶夹黑色页岩,厚约79.1m。上段灰色.灰白色风化为黄灰色白云岩,块状叠层石白云岩,上部有时见燧石团块 ,水平纹层发育。厚约79.2m。本组主要出露在大陈.新塘坞.城关西山也零星出露,与下伏雷公坞组呈假整合接触。

(4)荷塘组(∈1h)

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页岩,硅质页岩,底部见石煤层,含胶磷矿砾屑白云岩,结合状磷块岩。产三叶虫,底部还见小壳动物化石。厚19.1m。本组主要分布于荷塘.碓边一带。与下伏震旦系西峰寺灰岩呈假整合接触。在地貌上位于山脊一侧,植被生长茂密。

(5)碓边组(∈1-O1d)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薄层微晶灰岩,含泥微晶灰岩夹钙质页岩条带,底部见白云岩 条带,顶部泥质含量增多,水平纹层发育,底部见鸟眼构造。产三叶虫化石及腕足类化石,厚329.9m。本组主要出露与碓边,大陈岭,杨柳岗及黄泥塘等地,江山市西山有灵性出露。横向变化不大,与下伏荷塘组呈假整合接触。

(6)印渚埠组(O1y)

本组岩性为黄绿色页岩夹少量钙质页岩、瘤状泥灰岩,顶部见紫红色页岩。页岩风化后呈火柴棍状。产大量化石,包括三叶虫。本组分布于碓边、黄泥岗、江山底一带,底部多因断层而出露不全,仅在碓边一带出露完整,与下伏碓边组呈整合接触。

(7)宁国组(O1n)

本组岩性为灰黑色页岩夹微薄层状粉砂岩、硅质岩,水平纹层发育,底部有时夹微晶灰岩。本组产三叶虫:腹足类及介形类化石,底部灰岩中产牙形刺。厚40.6 m 。本组分布于江山底、黄泥岗、碓边一带,西山、荷花塘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本组与下伏印渚埠组呈整合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宁国组命名地点无灰岩出现,故以黑色笔石页岩命名。而江山地区宁国组底部出现透镜体,并非单一的笔石页岩,与宁国剖面不同,而更接近于中南地区的大湾组。考虑到江山地区宁国组与下伏印渚埠组呈整合接触,故可认为江山地区相当于标准宁国组下部三个笔石带的笔石页岩已相变为印渚埠组顶部的黄绿色、紫红色页岩。

(8)胡乐组(O1-2h)

本组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页岩、粉砂岩碳质页岩,风化后呈黄褐色至浅黄色。产笔石:。产腕足类。厚29.8 m 。本组分布于江山底、黄泥岗、碓边一带,荷花塘等地也零星出露。地形上多为低地,常为第四系覆盖。本组与下伏宁国组呈整合接触。

(9)砚瓦山组(O2y)

本组岩性下部为灰黑色微晶灰岩夹钙质页岩、灰绿色瘤状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瘤状泥灰岩,上部为灰色瘤状泥灰岩、灰色砾屑灰岩夹钙质页岩。产三叶虫:。本组出露于砚瓦山、莲塘、黄泥岗、金目坞等地,伍家弄一带零星出露。本组与下伏胡乐组呈整合接触。

(10)黄泥岗组(O3h)

本组岩性为砖红色页岩、泥岩、粉砂质页岩,下部含较多钙质、硅钙质结核。其中钙质结核中心一般为保存完整的化石,硅钙质结核中未见。本组产丰富的化石。本组在江山分布广,主要出露于大桥、郑家坞、黄泥岗、弄里、江山底一带。大致呈北东向分布,与下伏砚瓦山组整合接触。本组分布广泛,厚度不大,岩性、岩相稳定,特征明显,化石丰富,是本区良好的标志层。

(11)长坞组(O3c)

本组岩性为灰绿色、灰黄绿色页岩、钙质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构成韵律层。斜层理、水平层理、包卷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痕及槽模发育。本组化石稀少,主要产于非韵律层中,本组是江山地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主要分布于仕阳尾、雪坑尖、,祝家坞、伍家弄、长坞一带。长坞组厚度变化较大,自东向西,厚度增大,至淳安一带厚度超过2000 m 。在衢州三衢山至江西玉山鸡头山,本组相变为厚层灰岩,珊瑚、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发育。与下伏黄泥岗组呈整合接触。

(三)石炭系-二叠系

(1)叶家塘组(C1y)

本组岩性下部为灰色、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碳质页岩夹薄煤层,呈不稳定的透镜体产出;中部为灰色、灰褐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土黄色、黄白色粉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约10—20 m 的紫红色粉砂岩,厚90.5 m 。本组主要分布于何家山、方家山、黄泥岗一带,与下伏长坞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藕塘底组(C2o)

本组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下部为灰白色、灰色石英质砾岩、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白云岩、骨屑灰岩与砂岩、紫红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韵律互层。厚152.0 m 。 上段下部为黄白色砾岩、粗砂岩及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组成不规则韵律,韵律厚数2-30 m ;上部为黄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粗砂岩夹黄白色生物碎屑硅岩,厚195.0 m。本组分布于何家山、马宅塘、上余、坛石一带,与下伏叶家塘组呈整合接触。

(3)石头山组(C1-P1s)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厚层状,块状微晶灰岩,骨屑微晶灰岩,下部见微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微晶灰岩,底部夹细晶白云岩,上部销量带状.团块状燧石。本组主要分布于何家山,石头山.老虎山.花坟头一带,岩性稳定,与下伏藕塘底组呈整合接触,在老虎山被衢江群角度不整和覆盖,厚267.2m,与下伏地层界线清楚。

(4)丁家山组(p1d)

岩性为黑色薄层状硅质岩,硅质粉砂岩,粉砂岩夹微晶灰岩。本组分布于何家山-马宅塘等地,与下伏石头山组整合接触,界线较清楚,厚度>70m。未见顶。

(四)白垩系

衢江群(K2qj)

本组岩性为棕褐色、紫红色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可见下伏丁家山硅质岩、石头山灰岩及其燧石结核的碎块。1977年江山市淤头镇陈塘边金交椅衢江群砂岩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1999年江山市环城西路扩建时挖出一窝近20枚恐龙蛋化石(博文,钱华,1999)。产状近水平。厚>50 m 。本组分布于新塘边、贺村等地,老虎山、西山一带也有出露。以角度不整合覆于石头山组和丁家山组之上。

(五)浙东南区

(1)陈蔡群

本群仅分布于石达河一带,为一套变质岩泵。岩性主要为灰白色,黄褐色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黑云石英片岩,角闪岩,大理岩等,底部出露不全。

(2)磨石山组

见于石达河碗窑一带,为火山碎屑岩系。由紫褐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弱熔接晶玻屑凝灰岩夹褐色层状凝灰岩组成。碗窑剖面以层状凝灰岩顶面为界可划分出两喷发旋回。

(六)第四系(Q)

岩性上部为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细砂及中粗砂,下部为松散砂砾石.砂卵石层,厚度一般为8-14m,平均为11m。与下伏地层界线清楚。

第三章 构造

江山位于江山—绍兴深断裂西侧。受深断裂控制,浙江东、西的区域地质面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浙东变质基底称陈蔡群,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大理岩组成。变质相属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锆石U—Pb年龄1438—2004Ma(水涛,1988),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其上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河湖相煤系、中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岩系、上白垩统红层及新第三系橄榄玄武岩覆盖。缺失震旦纪—中生代早期的全部海相地层,中生代酸性火山熔岩大面积覆盖是浙东地质发展上的两个重要特点。浙西基底称双溪坞群,为一套中基性—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系,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705Ma(水涛,1988)。其上有零星分布的陆相火山—粗碎屑堆积。震旦纪—志留纪为一套连续的碳酸盐—砂泥质沉积,晚泥盆世—早三叠世为砂岩—碳酸盐岩组合,分别构成两个完整的沉积旋回,中生代火山碎屑盆地零星分布。与皖南扬子地台的稳定型沉积相比,浙西早古生代地层厚度较大,碎屑岩具相对优势,且发育浊流沉积为特点。由浙西向南至赣中一带,震旦—奥陶系为厚逾万米的火山碎屑岩—碎屑岩活动型沉积,具较深的陆缘海沉积特点。由此可见,浙西震旦—早古生代沉积具明显的过渡型特征。晚古生代沉积环境在上述各地差异不大。在构造岩浆活动方面,浙东以燕山期的断块活动为主,出现大面积酸性岩浆的喷出与侵入,并伴随热—动力变质作用。浙西以印支期褶皱运动为主,岩浆活动微弱。

(一) 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为线形平行褶皱群。轴向约北东30°--45°。轴面倾向南东。从南东向北西褶皱强度逐渐减弱,褶皱类型从等斜褶皱、倒转褶皱、斜歪闭合褶皱依次向直立开阔褶皱转化。下面简要描述区内主要褶皱。

(1)伍家弄背斜

南起莲花山以南,沿北东方向延伸经新棚、伍家弄、牛塘殿,在塘头附近尖灭。全长超过5km,背斜轴向40°左右,枢纽近于水平,产状较稳定,南东翼倾角约45°,北西翼倾角65°,轴面倾向南东,倾角80°左右。核部出露砚瓦山组瘤状灰岩,两翼依次对称出露黄泥岗组和长坞组地层。翼间角70°左右,属闭合褶皱。转折端园弧状。在新棚处核部发育小柔皱、流劈理和不规则石香肠,并见有小型逆冲断层。沿背斜轴线方向被若干条横向和斜向的断层破坏,平面上表现出背斜核部在断层两盘宽窄的变化和被错开的现象。

(2)田棚向斜

南起达龙头以南,沿北东方向延伸经田棚、邓塘等,在江山底附近尖灭,全长超过4km 。轴向40°,枢纽微向南西220°方向倾伏,倾伏角小于5°,南东翼倾角40°--60°,北西翼倾角较缓,一般小于40°。轴面近于直立。核部出露长坞组,两翼依次对称出露黄泥岗组和砚瓦山组。向斜由两个次级向斜和一个次级背斜组成。在灵宫殿、邓塘等处,由于受横断层垂向升降的破坏和地形起伏的影响,次级背斜核部出露黄泥岗组乃至砚瓦山组地层。在达龙头处,次级背斜正好穿过达龙头山头,由于转折端附近产状较平缓,核部的黄泥岗组沿半山腰绕达龙头出露一周,地层界线长轴方向为北西向,型似“8”字。若仅从界线的平面形态而未考虑产状的话,常误以为褶皱的轴向是北西向。

(二) 断裂构造

1.断层

区内断层较发育。根据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和北北西向三组。其中北东向断层平行褶皱轴向和岩层的总体走向,是一组走向(纵)逆断层;北西向断层垂直褶皱轴向和岩层总体走向,是一组以正断层为主的倾向(横)断层,北北西向断层斜切褶皱轴向和岩层总体走向,是一组以左行平移为主兼有上盘下降的正——左行平移断层。

(1)伍家山斜向正----左行平移断层

南起伍家弄以东,沿北北西方向延伸至郑家坞以东,全长约2km。野外测量断层面产状66°∠80°。断层破碎带宽窄不一,一般小于1m。带内见有断层角砾和断层泥,角砾多呈尖棱状,大小混杂,不具定向排列,无外源物质,局部见有胶结松散的碎裂岩。断裂带两侧岩石较破碎,但无挤压片理。该断层斜切伍家弄背斜,沿走向方向左行水平错开距离近200m。断层两盘伍家弄背斜核部的出露宽度具明显的变化,北东盘(上盘)背斜核部出露窄,根据背斜两翼产状推测,上盘下降的垂直分量约120m左右。断层上盘滑动线在断层面上的侧伏角约31.5°。该断层为正--左行平移断层。

在伍家弄村东,主断层的下盘近断面处,发育若干条产状和性质均与主断层相似的小断层,平面上表现为左行错开,剖面上组成阶梯状断层。

(2)何家山走向(横)断层

南起祝家坞,沿北东向延伸至何家山、上南塘,并继续向北东延伸隐伏于第四系,全长超过4km,断层走向4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约60°。上盘出露藕塘底组上段的石英质砾岩、石英砂岩,产状141°∠53°;下盘出露石头山组灰岩,产状135°∠54°。断层面与岩层面倾向相同,倾角前者大于后者。平面上和剖面上均表现为地层重复现象。在何家山通往岗后的公路壁上见有一近10m宽的断层破碎带,带内充填有断层角砾和断层泥。下盘近破碎带处岩层较破碎,产状较乱,总体趋势倾角变缓,并见有一基性岩脉顺层侵入;上盘岩层具明显的牵引现象。根据牵引弯曲和地层重复现象等判定断层为一上盘上升的逆断层。

2.节理

节理是一种规模小且沿裂开面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是构造运动的最基本产物。每期构造运动的发生,不论它们的运动性质和强度怎样,都可能形成节理构造并保留下来,为重建古构造应力轴方位,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提供可靠的依据。江山地区节理构造十分发育。剪节理在各种不同岩性中均十分发育,张节理主要见于灰岩和厚层状砂岩中,并往往充填有方解石脉或石英脉。

3.劈理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状的次生面状构造。江山实习区见有两种类型的劈理,一种为流劈理,另一种为破劈理。

流劈理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易于劈开的脆弱面。它是在强烈挤压作用下,岩石在变质固态流变过程中发生塑性流动,岩石的内部组分发生压扁、拉长、旋转和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江山实习区流劈理主要见于逆断层、平移断层的断裂带及其两侧和背斜核部、翼部等经受过强烈挤压的泥质岩石中。流劈理面大致垂直于主压应力轴方向,与主滑动面之间的锐夹角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在西山逆断层下盘的长坞组近断裂带处发育有流劈理。劈理面略有弯曲,微劈石呈透镜状,劈理走向与断层走向成微角度相交,劈理面的倾角较大。表明西山逆断层伴有左行斜冲性质。新棚附近的伍家弄背斜核部砚瓦山底部的泥质岩中,除发育不规则小柔皱的逆冲断层外,还发育有产状不稳定的流劈理。劈理面与岩层面的夹角较小,反映近核部处上覆岩层自翼部向背斜转折端滑动。另外在方家山东坡,叶家塘组底部的煤层及其顶底板页岩中也见有斜交层理的流劈理。

破劈理是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切破裂面,破裂面的发育与岩石中矿物是否平行排列无关。它的力学性质和成因与剪节理相同,属脆韧性的剪切破裂变形,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尺度的大小问题,两破劈理的间隔一般为数毫米到数厘米。当其间隔超过数厘米时就称为节理了。本区破劈理彼彼皆是,但最为典型的应属层间破劈理。在软硬岩层相间的褶皱翼部,软岩层中形成与层面小夹角的流劈理,硬岩层中形成与层面大夹角的破劈理,剖面上表现出劈理折射现象。

第四章 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地层接触关系,结合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历史,可将本区构造发展史分为4个阶段:

1.晋宁期地块对接带时期

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台是两个构造经历不同的古老地块。华夏地块具有复杂的基底组成,近年获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多在900—2000Ma之间,反映了地块多次离合的历史。原岩恢复属陆屑与火山建造,晚期火山活动带有明显的双模式特征,为克拉通裂陷槽的产物。扬子地台东南缘为泥质浊积岩系(上溪群)、火山--泥质浊积岩系(双桥山群),沿绍兴--常山一线发育钙碱系列的中基性--中性熔岩、火山碎屑岩系,上部熔岩具陆相喷发特点(双溪坞群),为岛弧和弧后盆地产物,组成扬子地台褶皱基底的东南边缘。早晋宁期,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台沿江山--绍兴深断裂碰撞对接,两侧陆壳对冲推覆,伴随中级区域变质作用及重熔型岩浆活动,完成了本区洋壳向陆壳的转化,海水退出本区。晚元古代早期,在江山--绍兴深断裂与浙皖赣深断裂之间,发生大规模裂陷,在断陷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火山碎屑岩系及双峰式火山活动。晚晋宁运动使裂陷槽褶皱封闭,伴随中酸性、酸性岩浆侵入,由于基底固结程度的差异,对浙江东西的构造发展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加里东期陆内裂陷时期

震旦纪—志留纪间的地壳运动大致分成两个阶段。(1)震旦纪--早奥陶世早期,除早震旦世由于古构造地貌的影响,山前堆积迅速,造成盆地短期的均衡沉降外,盆地整体维持着长期的台地环境,华夏古陆与浙皖海盆无明显差异升降。火山活动主要发育在江山--绍兴深断裂南西段的赣东北地区。(2)早奥陶世晚期--志留纪末,以沉降为主。其中宁国期--胡乐期浙皖海盆与华夏古陆发生大幅度的整体下沉,形成范围广大的较深水盆地环境。砚瓦山期--黄泥岗期曾短暂抬升。盆内沉积相空间变化不大,仍保持着构造活动的均一性质。长坞期至志留纪末,华夏古陆与浙皖海盆的差异升降十分强烈,浊流沉积发育。深断裂同沉积活动增强,盆内沉积相系比较复杂。累计沉降幅度为震旦纪--寒武纪的3倍,沉降中心不断西移。志留纪末,由于补偿过剩,世界海平面下降和东部不断抬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海水退出本区。由此可见,本区加里东运动为差异升降运动,北东向深断裂控制块体升降。地壳的较强活动时期为晚奥陶世晚期到志留纪末。根据节理统计及应力场模拟得出的两组主压应力的合力平行本区的深断裂方向。在北西--南东向的张力作用下,形成受深断裂控制的地堑型盆地。华南广大地区加里东运动为褶皱运动,但褶皱运动自南向北逐渐减弱,构造活动时间逐渐延迟,至浙皖地区已衰减为抬升运动。

3.华力西--印支期陆内拗陷时期

在泥盆纪--中三叠世间,浙皖海盆以拗陷为主,深断裂无明显活动。石炭纪和二叠纪浙皖海盆广泛发育浅海台地相碳酸盐沉积,但在华夏古陆西缘(江山、兰溪等地)藕塘底期尚发育以粗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早二叠世早期以前,地壳相对稳定,晚期以后,地壳活动比较频繁,分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两种。本区华力西--印支旋回的地壳运动可分为5期。Ⅰ期见于黄龙期中时,在华夏古陆西侧形成下细上粗的沉积相序。Ⅱ期见于丁家山组/孤峰组与龙潭组之间,即东吴运动。在浙皖地区使浅海盆地转化为大面积的滨海沼泽,为江南的主要成煤期。Ⅲ 期见于早三叠世之后,浙东隆起,海水向西萎缩,华南陆表海因阻隔不能与太平洋连通。华南动物群向特提斯型演化。Ⅳ期见于赣北中三叠统杨家群与上三叠统安源群之间,是一场遍及华南的盖层褶皱运动,即安源运动。它使本区震旦--早三叠纪地层形成北东向过渡型褶皱。在临近华夏地块的浙西,褶皱形态及轴面倾斜的空间变化,以及江山--绍兴深断裂西侧地层逆冲倒转等现象均说明挤压应力来自东南(图1-7)。从华南沉积类型、岩浆活动、褶皱变形强度及生物地理区的变迁等方面分析表明,发生于拉丁期末的褶皱运动与印支南海地块向北推挤及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有关,挤压作用强度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Ⅴ期见于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浙东枫坪组与乌灶组、浙西马涧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影响限于苏、皖、浙北部,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在三叠纪末碰撞对接有关。

4.燕山期--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时期

印支运动改变了中国构造发展史上长期的南北分异状态,形成了东隆西拗的构造格局。由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燕山早期,江山地区的主压应力为南东—北西向,引起早白垩世早期地层褶皱。燕山晚期浙东因地幔上拱呈拉张状态,沿江山--绍兴深断裂发育一系列断陷盆地。早期的逆断层演变成为正断层,在江山形成硅化角砾岩带切过上白垩统地层。

第五章 国土资源

1. 土地资源

实习区内土地类型的划分以自然类型为主。各级土地类型划分是以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依据的。根据地形差异,将全区土地划分成6个一级土地类型,并采用地形命名。根据岩土组合差异以及次一级地形差别,划分出26个二级土地类型,主要采用岩石—地形命名。

(1)河谷平原

主要由江山港及其支流二岸的河漫滩构成,地势平坦,极大部分为耕地,又以种植水稻为主(土壤均为水稻土)。

①江山港河床及洲滩地。水域及断续分布的砂砾石滩。洲滩成分以砾石为多,砾径5—50公分;部分洲滩已发展成雏型河漫滩,在(砂)砾石层上履盖一层长草皮的砂土层。

②江山港低漫滩地。位于江山港沿岸,由砂性土构成,大多为水稻土,部分潮土。由于高度(指海拔高度,下同)较低,低于10年一遇洪水位,故极易遭洪水淹没。目前在城东沿江已建成新的市区,虽沿江筑有防洪圩堤,但标准尚需提高。

③江山港高河漫滩地(河漫滩阶地)。区内主要位城北火车站至天井堂一带,包括一部分老城区的北部。由于江山港在高河漫滩阶段的演化比较复杂,所以土层的性质也有较大变化。地表一般为粉(粘)土层,除了城北一带已辟为建筑场地外,在城外仍主要是种植水稻的耕地。高河漫滩地的高度,位于江山港的一般洪水位于之上,但仍低于20—50年一遇的洪水位。

④江山港支谷河漫滩地。主要位西山的北侧及南侧(彭里一带)二处江山港支流形成的河谷谷底,地貌上属河漫滩,堆积物主要属冲积(含洪积成份),剖面具不够规则的二元结构。以耕地为主,多水稻土。

(2)缓坡地

地表以残积土层为主;拟应归属岗地范畴,但因坡度特别低缓,与起伏的岗地比较,在使用时有较大差别,因而单独辟为一类。主要分布于江山市老城区南部,高度不足120m,地面稍有起伏,是江山市区重要的城市建设场地。地表均为残积相网纹红土,厚度超过3-5m。

①红层缓坡地。基岩为衢江群红色砂(砾)岩,埋深3—5m以下。基岩表层大多强烈风化,强风化带深度10m左右。本类土地,地形平缓,又高于洪水位,天然地基也较稳定,为较好的建设场地。

②砂页岩缓坡地。基岩包括长坞组页岩及叶家塘组砂岩。位于城南的仙坦一带,原为低缓的矮丘,随城市发展,现已被推平,全被建筑物履盖。

③石灰岩缓坡地。位城南汽车站一带。原为城郊的一片低洼地,后随城市发展,埋填了大量客土,现已建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因地基为石灰岩,易发生地面的塌陷。

④花岗岩缓坡地。位于城南航埠山的北麓,地势平缓,花岗岩地基,为良好的建设用地。

(3)岗地

高度约120m,地形有一定起伏,岗丘顶部相对比较平坦。地表由残积红土构成,但土层较缓坡地要保基岩风化程度较弱。土壤仍为红壤。目前城区附近的岗地,除了一部分已被辟为建筑场地之外,余均为人工林地。

①红层岗地。位城南红岗山一带。地表残积红土(粉粘土),部分具有红白相间的网纹,红土深度不一,个别地段可露出风化的红层基岩。岩层属衢江群。

②花岗岩岗地。位城南航埠山及河东的外弄—余家一带。地表残积(网纹)红土中含较多的砂屑。除房屋外,林木履盖较茂盛(人工松林及针阔林)。

③岗地内坳沟地。指规模较大、已开辟为耕地的一些坳沟。主要位于河东花岗岩岗地内,其中的坳沟相对较浅而缓。坳沟地中的土类堆积物,以坡洪积为主(下面仍有残积红土),剖面层次比较乱,厚度较校地表自然土壤仍以红壤为主,但大多已改造成水稻土及旱作土。

(4)低丘陵地

高度150—160m左右,地形起伏,但山体整体较园滑。主要位于实习区西部,由粉砂岩、页岩及石灰岩等构成。因土壤侵蚀强烈,土层较浅薄;土体及浅部基岩中的水份少,林木植被较稀疏。

①粉砂岩页岩低丘陵地。基岩为长坞组粉砂岩、页岩,透水性差,且物理风化强烈。因地表侵蚀,土体浅薄,并含大量页岩崩解而成的小片石。土壤多属侵蚀性红壤亚类的片石砂土土属。植被稀疏,除部分人工林地外,大多为灌木及草地。地表因遭受长期冲刷,形成众多冲沟,但山丘的整体仍显得比较园滑。

②紫色岩土低丘陵地。分布在粉砂岩、页岩低丘陵地内部,基岩为黄泥岗组与砚瓦山组紫色岩层(页岩及泥灰岩),因强烈物理风化,地表形成紫色土。土层稍厚,质较疏松,植被也较密(与粉砂岩、页岩低丘陵地相比);部分已开垦为旱作耕地。

③石英砂岩低丘陵地。位于马家塘一带。基岩为叶家塘组(及藕塘底组)的石英砂岩,含粉砂岩及砾岩等。地表土层为残坡积相砂土碎石层,厚度较大,但厚度的变化也比较大。土壤属黄红壤亚类中的砂岩类黄红壤,表土呈棕灰色,心土呈黄棕至灰棕色,壤质土,部分质较粗。植被茂密,自然履盖度较高。

④石灰岩低丘陵地。主要位于石头山—何家山一带。基岩为石头山组灰白至暗灰色厚层石灰岩。石灰岩的正向地形不突出,呈丘陵状(溶丘地形);另有少量负向的溶蚀洼地。自然土壤为石灰岩类红壤,质地粘重,土体呈棕红色。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某些石灰岩低丘陵,如石头山,大-片基岩裸露,缺少土层和植被。

⑤火山岩低丘陵地。位河东须江公园一带。基岩为上墅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地表残积红土碎石层,局部具网纹,土层厚度不一,多为1 m左右。土壤属黄红壤亚类,心土层带黄棕色。因属公园区,林木繁茂。

⑥低丘陵地内坳沟地。主要指低丘陵地内的一些大型坳沟,宽近200m,长数km。它们的延伸多半呈NW和NE方向,跟当地基岩内的断层构造方向一致。其中多半已开垦成耕地(水田,部分旱地),是低丘陵区内重要的农作区。沟内土层厚度较小,大多小于3—5m,成因比较复杂,多半为含砾的砂土层。

(5)中丘陵地

高度200m左右。位于方家山及河东的乌木山,因土层较厚,土体及浅部基岩中的水份状况优于低丘陵地,所以植被也较低丘陵茂密。

①石英砂岩中丘陵地。位于方家山。基岩主要为叶家塘组与藕塘底组的石英砂岩与砾岩等。方家山是江山粘土矿的所在地,矿层产于叶家塘组底部,矿层底板为长坞组泥岩。矿区自然土壤为黄红壤,植被以人工松林为主。由于采矿,已使大-片土地和山林遭受破坏,应加强整治。

②硅质页岩砂砾岩中丘陵地。位于西山西南侧的桐岭。山体基岩主要为志棠组硅质页岩及砂砾岩,部分为衢江群及叶家塘组等。桐岭是西山高丘陵的南延部分,基岩类型基本一致。只是地形高度较低。土壤仍为黄红壤,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③石灰岩中丘陵地。位于方家山的西南端。基岩为石头山组灰岩。地表残积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土壤为灰岩类红壤,植被主要为人工针叶林。

④火山岩中丘陵地。位于河东乌木山,高度约200m。基岩为上墅组火山岩,土壤属黄红壤亚类,残积土层较厚,超过一m,植被大多为人工松林,生长茂盛。另外,实习区东南端的外弄一带中丘陵地,其母岩为花岗斑岩,因它的地貌、土壤、植被、水份等要素,跟乌木山的火山岩中丘陵地基本相同,所以没有单独列为一类,仍归于火山岩中丘陵地内。(或可统一称火成岩中丘陵地)。

⑤中丘陵地内坳沟地。位于方家山及乌木山二处中丘陵地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坳沟,它们的规模往往小于低丘陵地内的坳沟。沟的纵向断面也相对较陡,也大多已辟为耕地。土层较低丘陵地内坳沟稍厚,其中含碎石也相对较多。

(6)高丘陵地

位于西山及老虎山,因地壳相对抬升而成的高地。高度270—280m左右,山坡较陡。地表残坡积土层,土壤类别因母岩而异。因岩层较破碎,浅部水份状况较好,林木植被往往较茂密。由于大量采石,易发崩塌、滑坡及山地洪流。

①硅质页岩砂砾岩高丘陵地。西山高丘陵,主要由志棠组硅质岩构成的山丘地,呈NE向延展,属构造—侵蚀地貌。地表为残坡积砂土碎石层,厚度变化甚大,土壤属黄红壤亚类,,心土呈黄棕色。山体被茂密的林木履盖,属次生的针阔混交林,并不乏经济林木(板粟等)。

②砂页岩高丘陵地。位于西山的西坡,花纹头村一带,由长坞组粉砂岩、页岩及叶家塘组砂砾岩等构成。土壤仍为黄红壤,但母质(残坡积砂土)较厚,林木履盖茂密,内含很多灌木。

③石灰岩高丘陵地。城南老虎山高丘陵,基岩为石头山组厚层灰岩;西山高丘陵的东北坡,基岩为碓边组薄层灰岩。本区石灰岩高丘陵地的山体虽然较高,但并不尖锐。灰岩高丘陵地的地表为残积红土,质较粘,厚度变化极大。土壤为红壤亚类灰岩类红壤土属。植被茂盛,针阔混交林。因烧制水泥大量开采石灰石原料,老虎山及西山东北坡有几处很大的采石常

④红层高丘陵地。位于西山南端的鸡公山顶及老虎山顶,残留的衢江群底部红色砾岩构成丹霞地形,由陡峭的近水平产状的基岩组成。因为地形形状奇特,已成为城区重要的天然旅游景观。

上述6个一级土地类型,还可按地形归纳成河谷平原地、岗坡地和丘陵地3大类。其中河谷平原地目前以耕地利用为主,丘陵地以林地为主,而岗坡地则较多地用于城乡居民点建设。

2. 矿产资源

江山地区沉积矿产较多, 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种有如下几种。

(1) 煤

区内含煤层位有下寒武统荷塘组、下石炭统叶家塘组。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倾向西,倾角35°左右。石煤呈层状、透镜状, 厚4-7m。

(2) 磷

本区下寒武统荷塘组、上震旦统西峰寺组为含磷岩系。矿体呈层状, 倾向西, 倾角20—30°。矿层总厚0.26—1.24m, 断续长2941m。

(3)高岭石粘土岩

高岭石粘土岩产于下石炭统叶家塘组底部, 上奥陶统长坞组的风化面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 厚2—5m。矿石呈灰白色、浅灰色,具泥状结构、内碎屑结构,主要矿物为高岭石,

(4) 石灰岩

石灰岩是本区的重要矿产资源, 主要用于水泥工业和生产农用石灰。含矿层位有碓边组和石头山组,其中石头山组灰岩多数达到水泥灰岩的要求。彭里石灰岩:位于江山市彭里, 含矿层为石头山组, 矿体呈层状, 有4—6层, 厚246.8m, 延伸稳定。

(5)页岩及粘土

可作为水泥的一种原料。页岩为上奥陶统长坞组的主要岩性之一,在江山分布很广。总厚约180m。作为水泥粘土质原料的粘土矿点,主要见于上铺及西山(石头山)两矿区。粘土矿层主要为下更新统钱江组残坡积或洪坡积之产物。矿石一般为棕红色粘土,局部为黄褐、黄白色斑点状粘土。厚度变化较大,薄者3—5m,最厚可达8m左右。

(6)砂岩

砂岩主要是作为硅酸盐水泥的硅质校正原料。矿体呈层状,已控制长约282m,平均厚38m,总面积10233.8㎡。

(7)凝灰岩

可作为水泥混合原料的凝灰岩,仅见于新塘边东库村白石山一带。合矿层为方岩组,岩性自下而上为:凝灰质砂砾岩、碳酸盐化凝灰质砂岩、下部凝灰岩和斑脱岩(主矿层)、上部凝灰岩及凝灰质角砾岩(次要矿层)。矿体呈厚层状,延伸较稳定,但厚度有变化。

(8)富钾岩石

主要指富含钾的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及黑色页岩。新塘坞矿区的含矿层位为西峰寺组富钾层位位于该组顶部,厚6-8m,矿体一般呈层状,矿层倾角10°-16°。

3.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指储存在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等中的天然水体或人工水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排泄。地表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受流域内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系发育程度与地表径流特征、水利工程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指地表以下地壳表层中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赋存于岩土层的空隙(孔隙、裂隙、洞穴)中。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下的渗入,经过在岩土层中较长时间的运动,最后以泉的形式,或者通过蒸发作用,或者直接向地表排泄,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地下水的富集程度,受土的松散程度、岩石的孔隙度、构造、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形地貌、植被、水动力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旅游地学资源

江山自然景观秀丽奇特,旅游地学资源丰富,可分为四个风景区。根据我院教学实习的具体要求,这里主要介绍江郎山风景区和老虎山风景区。

(1) 江郎山风景区

江郎山风景区方圆数十里,共有景点30余处,依自然地势大致可分为前山、中心、塔山、西山、后山和临近的仙居寺六个景区。目前,塔山、西山和后山景区尚待开发。

(2)老虎山风景区

老虎山位于城南1Km左右,主峰酷似卧虎,面北而踞,耽视江城,古时为署邑的镇山。该山山基为石头山组灰岩,山峰为衢江群红色砂岩,二者的不整合接触界线非常清楚。山中有宾旸洞,山下有鹤泉,泉水甘甜,流量较大。

【08江山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08雕塑班教育实习总结109-30

暑假生活指导答案0808-02

漓江山水作文(精选37篇)10-11

湘教版小学国画课件《江山如此多娇》03-16

迟日江山丽的翻译和赏析02-11

江山如此多娇1200字-话题作文01-18

08年安全保卫工作总结08-03

小学抒情作文:迟日江山丽(精选59篇)02-10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原文及赏析08-31

08本药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总结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