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看基督诞生记电影观后感

时间:2017-08-02 10:12:3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看基督诞生记电影观后感

  《耶稣诞生记》是以基督教教义打底,在《耶稣诞生记》中,导演并不去渲染死亡,而是用更多的去歌颂“生”。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耶稣诞生记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看基督诞生记电影观后感

  耶稣诞生记观后感篇一

  电影的整体感觉是光明的,充满信仰的力量的,也无怪乎梵蒂冈对这部电影的非常的支持。如果要了解基督的诞生,了解圣经,这部电影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第一关键词,应该是“对上帝的信仰与”。贯穿电影的,在他人的猜忌,荒凉的沙漠中不断的支撑主人公的,是他们的信仰,同时,还有慈爱的上帝对他们的指引。在电影中,你总可以看到,上帝一各种的形式,不断的在指引着约瑟和玛丽亚,这是上帝的爱的表现。

  第二个关键词,应该是“家庭”。电影的主角正是一个家庭,随着情节的发展,约瑟和玛丽亚两个人作为一个家庭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在一部宗教主题的电影中,家庭的责任不断被强调,同时,这部电影中,家庭的责任也是对上帝的责任。

  第三个关键词,是“光明”。这是一部充满着光明的电影,电影中的光明,代表导引,代表未来,代表希望与力量。同时,光明也意味这“生”,如果《耶稣受难记》(或者耶稣受难的故事)更多的是用死亡来描述信仰的坚定的话,那么在《耶稣诞生记》中,并不去渲染死亡,而是用更多的去歌颂“生”。在电影中,生的力量,光明的力量,就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展现。一个承诺彼岸的宗教,在这里用光明照耀这此岸。

  耶稣诞生记观后感篇二

  本片并非《耶稣受难记》的前传,但如果不是为了借前者的题材便利炒作一下自己,人们完全不知道制片公司有何理由推出此片。

  同样是在基督教世界里尽人皆知的题材,《耶稣受难记》之所以能票房大热,是因为编导冒了奇险:大肆描写耶稣被残酷折磨的场面,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你可以说梅尔吉布森是投机,但正如同真实投机世界里的索罗斯一样,吉布森承担了很高的风险,结果押中了注,拥有高回报就没什么可眼红的了。

  但《耶稣诞生记》(The Nativity Story)的情节,相对而言不可能有那样的眼球吸引力。不同于《受难》的血腥,耶稣诞生的过程基本上是充满温暖的——除非编导刻意想去表现犹太王如何残暴不仁,不过显然,编导还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所以,公道一点讲的话,这电影拍得很“老实”。全部是基于最广大信教群众的共识而拍摄,没有一点会产生争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这样一个宗教题材,最终变成了一个家庭题材,变成了玛丽与约瑟两口子如何在婚姻中恋爱,以及如何爱护小宝宝的故事。如果要说这个电影有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将传说中的这一对最伟大、同时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夫妻具象化了。以前人们脑海中总归有各种各样的玛丽,被历朝历代不同画家的形象所左右,现在总算有一个能说会动的“真实”的玛丽了。

  以这点而论,扮演玛丽的澳大利亚小演员克夏(Keisha Castle-Hughes)表现得很不错。她的版本的“玛丽”,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没有一点附加的思想什么的,纯洁得一塌糊涂。个人觉得这样的设定,还是很成功的。既符合“圣母”的纯洁形象,又符合小女孩的心思。事实上,在那样一个淳朴的年代与环境里,一个并没受过教育的女孩子就应该是那样子的。克夏的演绎没有丝毫做作之处,除了本身就已怀孕和“圣母”在外形上契合之外,那种虽处人间但自然脱俗的气质,还是把握住了玛丽这个角色的独特性的。简单说来,看克夏演戏,感觉很有味道。以粮食为比喻的话,她不像泰国香米——一开锅就芬芳扑鼻;她是普通农人花了一年的心血的结晶——虽然平常,但自有一股淡淡却隽永的滋味可以回味。

  银幕新面孔伊沙克(Oscar Isaac),也很好地把握了约瑟这个角色。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冤大头、同时也是最有名的老好人,其实非常不好刻画。稍有不慎,不仅有辱宗教,对不熟悉基督教故事的观众来说,还很有可能变成一个笑料。幸运的是,伊沙克以最真诚的质朴,给“老好人”下了一个可靠的定义,至少说服了我。

  不过,我很怀疑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欣赏这样一部没有任何噱头的“噱头电影”。如果熟悉这个故事,会觉得这个电影版本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起伏。就像一位性格内向的少女,是“太平公主”,尽管我们可以欣赏她的淳朴,但要论做模特赚眼球经济,她还是无法胜任的。此外,从电影创作的艺术追求来看,如果无法提供比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的体验,那这个作品存在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耶稣诞生记观后感篇三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圣经》以赛亚书9:6-7

  信仰往往以情感的方式使我们经历——因为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所以《耶稣诞生记》最打动我的并不是圣婴降生的那时刻(这一幕,我想无人可以还原),而是牧羊人、东方博士来到初生圣婴面前的场景。这就像我们遇见神时所经历的一样。

  和《圣经》对照,《耶稣诞生记》虚构和添加了一些成分,比如耶稣基督降生时,一束大光从高空照耀。再如东方博士不回希律王王宫,在这里则是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商议了一番走人,而在《圣经》里是由圣灵引导。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整体做得非常的唯美。以《圣经》那段非常简略的文字描绘,丰富而成的这部电影,添加了编导不少对历史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我喜欢以下几点:

  1。玛丽亚的角色形象,是一个带着坚强和几分执拗的形象,这就符合了在约翰福音里玛丽亚吩咐耶稣变水为酒的合理性。她的确是这样一个被上帝所挑选的女子,也唯有这样的女子才能承担起这一份艰难一生的使命。所以,也才有日后她能在十字架下亲眼看着从她而出,上帝的儿子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她的心被“刺透了”(这就应该是对于圣母比较准确的理解,她不是宗教油画上哀愁的妇人,而是有着这样一种贯穿一生始终的坚定气质)。

  2。约瑟。电影添加了一些约瑟和玛丽亚在路途上接触熟悉,感情递增的过程,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乃是在为成就上帝的旨意等待圣子出生,一路共同服侍这位弥赛亚的过程,同经艰险中所营建的美好爱情。约瑟对玛丽亚以及她肚子里孩子的付出,打动了玛丽亚的心,也获得了她的尊重和爱。

  3。作为最重要的一幕置景,伯利恒客店的场景造型设计,有一种舞台剧置景的美感。

  围绕着弥赛亚的降生,其实不同的人,都在等待。但有些人,比如东方博士、牧羊人,是等待着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而另一些人,也在等待,如希律王他们,是等待如何地把这位弥赛亚杀掉。一些人欢欣迎接,而另一些人恨恶拒绝,不同的生命,围绕着同一个事件不同的态度,构成电影的戏剧性,也反映着今日我们人生际遇的现实。

  而约瑟和玛丽亚,作为电影的第一主角,通过导演的创造,借了我们一双和他们相似的眼睛,让我们仿佛一起参与到了那场寂微而无比庄严的历史事件里。电影里约瑟口中“一生追求的尊荣”,是受辱、奔波、坎坷,更是恩宠与荣耀。

  上帝独生子的降生,以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让电影里的角色,也让我们遇见了恩典。


【看基督诞生记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1.关于看科普电影的观后感

2.电影院看发条橙电影观后感

3.电影院看刮痧电影观后感范文

4.电影院看可怜妈妈电影观后感

5.看暖春电影观后感优秀作文

6.看地道战电影观后感范文

7.看刮痧电影观后感英文版

8.电影院看罗生门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