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座谈发言

时间:2022-08-06 07:28:41 发言稿 我要投稿

青年干部座谈发言

去年5月,我参加了国办机关组织的“走进第六屯,感受乡土情”社会实践活动,赴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办定点扶贫县河北省怀安县第六屯乡进行了3天的实践锻炼,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地体验农村生活,真切感受群众冷暖。作为一名“80后”和“三门”干部,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第一次深度体验了农村生活,第一次下到田间地头生产劳动,第一次对农业、农村、农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青年干部座谈发言

加深了对“三农”的理解和认识。在调研中,我们利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机会,按照事先准备的访谈提纲,调查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以及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等,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第六屯乡经济基础很薄弱,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3350元。我们所住的龙泉寺村地处丘陵,土地贫瘠,干旱缺水,80%的村民住窑洞,是典型的贫困山村。在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扶持下,这个贫困山村不仅通了水泥路,统一打了机井,将自来水免费送到各家各户,而且修建敬老院,将60岁以上的五保户集中供养,农民的养老、医疗也有了保障。同时,我也对伴随农村人口和经济社会变化出现的“空心村”、“空巢老人”等现象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我们一行30人抵达后,分别与10户村民结对,和乡亲们一起住土窑、睡土炕,干着农活聊天,围着灶台吃饭,气氛亲切融洽。在乡亲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们帮助几户家中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播种了近10亩玉米;与村民们在村里的荒山上挖坑植树,栽下了100棵油松的友谊林;走访看望了村里的6家特困户、残疾户和敬老院集中供养的8位“五保”老人,送去了面粉和食用油。接待我们的村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儿女常年在外,老人把我们当成回家的儿女,给予了亲人般的关爱,提前把房间打扫干净,把炕烧热……我们被乡亲们勤劳、善良、淳朴的美德深深打动,大家朝夕相处才两三天,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提高了调研实践的能力。我们十分珍惜这次与农民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多地向村民了解其家庭收入开支、务农打工以及教育、医疗、养老负担等情况。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他们请教;碰到不清楚的情况,反复向他们了解。大家普遍反映,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熟悉了基本的农村调查方法,进一步认识到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也进一步培养了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

基层知国情 一线解民忧

交通运输部财务司 邹治宇

从2009年开始,交通运输部机关党委开展了“学基层、学业务”活动,每年一个主题,逐年深化活动内容,重点突出服务和实践特点,有效拓宽了机关干部的视野,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促进了作风转变。今年的“双学”活动,我们财务司到河北承德与创先争优结对共建单位京承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开展联学,开展了“我在基层一天”、“当一天养路工”等主题实践活动。

打开“窗户”,了解了国情。通过实地调研,我亲眼目睹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也了解到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对路的渴望,亲身感受到基层养路工人的坚守、开路先锋的孤独和司机师傅的期望,更加坚定了履职尽责的决心。只有到了边远地区,才能真正体会到“无路可走”的人们对路的迫切需求。

架起“桥梁”,拉近了距离。调研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开会、听报告的交流方式,强化了机关和基层之间的联系渠道。在实践活动中,与基层养路工主动说说彼此“掏心窝的话”,解解彼此“难念的经”,加深了理解和支持;在座谈和访谈过程中,为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地流下了泪水;在走访一线困难职工时,他们艰难的生活环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离开时悄悄留下钱物,心中也暗暗下了决心,发誓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树起“镜子”,改进了作风。在调研实践过程中,我们自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看景、不喝酒、不收礼、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基层添乱,在联学活动中,坚持走一路,查一线,打地铺,吃大锅饭。在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中“打成一片”,零距离感受基层干部群众的质朴,学习一线职工的优良作风和奉献精神。

送去“东风”,破解了难题。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座谈交流、个别访谈,一方面调研了解交通运输工作开展情况,深化了对交通运输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努力查找并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基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基层交通建设筹融资存在不少困难。我们积极协调财政资金提前下达、扩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调整存量贷款结构、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融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主动帮助基层化解融资难题,力争不出现“半拉子”工程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基层拜师学艺 水利造福民生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孙宇飞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所以我们部里17名参加“百村调研”的青年同志都带着课题下去,一方面要了解农民、农业的现状和诉求;另一方面,也想切实了解一下中央一号文件的落实情况,看看这些政策给基层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察民情,切实感受水利对民生的重要性。这次调研让我们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在湖北房县,清澈的杜川河就在山脚下,但地处半山腰的杜川村由于缺少水利设施,眼巴巴看着水却用不上,“水在河里流,苗在地里旱”,老乡们干着急却使不上劲。野人谷镇的干部说,“如果能把水用起来,老百姓就再也不会为吃粮而犯难了。”“一口井就能让老百姓脱贫”,但就是这一口井,成了村民们日复一日的盼想,这是对民生水利最好的诠释。

接地气,充分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虽然参加调研活动前,在制定政策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也会尽量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但是通过调研我发现,由于不了解“三农”,很多想法是自以为在替农民着想,但效果并不理想。一名负责修订水利工程标准的青年工程师发现,自己费尽心力制定的一些标准到了农村,其实“啥也不是”,“这些标准都是适合大中型设备,农村都是小水渠,压根儿就没法执行”。以前遇到这些问题,经常会归结为农民不能体会我们的“良苦用心”,这次下基层,与村民面对面地听心声,手拉手地说实情,我们才逐渐明白,不是农民不理解,而是我们没有尊重农民的意愿,是我们不了解农民的真实诉求,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大家都说今后制定政策还得往细了想、往农村的实际想,不能干一厢情愿的事。

炼作风,与农民同吃苦、同劳动、同感受。“我国水资源紧缺,许多城市缺水较为严重”,这是我们在报告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但是生活在大城市里,工作在大机关中,很难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缺水。这次走基层,住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大家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老百姓在缺水情况下的艰难处境。我们坚持每天和村民一起走十几里的山路去担水,帮老乡们用洗米水洗菜,洗完碗再喂牲口。

这样一次深入基层群众的调研比一次走马观花的参观考察更印象深刻;这样一次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的劳动实践比一次关起门来自己进行的学习交流更刻骨铭心;这样一次与基层群众的心灵对话比听一场专家辅导报告更催人奋进。

【青年干部座谈发言】相关文章:

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稿10-05

在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稿12-21

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稿(12篇)10-05

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稿(精选18篇)04-26

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稿(13篇)10-05

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稿(通用22篇)03-16

青年干部赋能培训心得11-30

退休座谈会发言(通用7篇)09-10

座谈活动总结11-05

工作座谈会上的领导发言材料(精选10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