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总讲话有感

时间:2022-08-05 20:32:32 讲话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袁总讲话有感

江苏省第十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已经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但却回味深远而悠长。我有幸在会场观摩了活动的全过程。两天的交流学习,共观摩了十四节精品课的展示,最后聆听了省小语委员袁浩的指导点评,听后触动很大,收获颇丰。

袁会长说现在有句话是课堂里面重视教什么学什么要比怎么教怎么学要来得重要,我觉得语文课改不能矫枉过正,仍要关注学什么。引导孩子怎么学,怎么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课标中有明确规定。我们是教语文,孩子们是学语文。通过我们的教让孩子们语文的基本素养能在每节课上逐步地形成和发展。可是各个年段不同、课型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因此也迫使这教学也各有重点。老师们根据年段的特点不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教的课文教材来确定目标和任务,努力在变革中让孩子们在哪一点哪一方面有所得,有所发展。这也是本次研课中着力肯定和倡导的。回顾所听的十四节课,在课堂上老师们重视字词教学,方法不一,有的是在预习中让孩子们自学,课堂上再来检查、复习;有的是典型的随课学文,在课文的预习中让孩子们学习字词,对字词的理解,对拼音的掌握,推进孩子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不管是哪一个,教师都很重视孩子们把字音读准,注意让孩子们去比较去记住这些字的。还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机的板书,随时的整理,进行教学等。我们重视引导学生注意比较,通过阅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来积淀知识、传承民族文化,通过挖掘文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心情,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促进言语能力的提高。

袁会长还说孩子的语文素养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必须要经历过程。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学是孩子主动的学,要创设情景,关注课堂上的生成,引导孩子主动地学。是的,教学主题线索不应该是教师预设的教路、学生的学路、文本的文路,而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由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的,教路、学路、文路三者的结合体,其最终归宿是为了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没有逐句逐段讲读的痕迹,而是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直奔教学主题。教学内容不游离文本,也不完全依赖文本,脉络清晰、目标明朗、主题鲜明。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都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袁会长同时指出:老师们都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关注修辞如:拟人、比喻、对比等。整体把握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学习这种形式,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语文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观摩活动中,老师们能从课文中引领学生提炼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有的在教学中渗透了反映人物个性可以通过人物的心理行为等细节来描写;有的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基础上,揣摩、学习课文独特的写法;有的借助文本让学生明白了说明文的文章结构;有的则带领学生初步体会了想象和对比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作用……相信如果教学中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写法的指导,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此次听课活动,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袁会长的讲话使我的思路更加开阔,思考更加深入。“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只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精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袁总讲话有感】相关文章:

袁了凡的经典名句名言02-02

袁宏道简介及经典名句名言01-21

袁宏道的文学流派介绍12-24

我的袁老师作文08-26

我的袁老师作文4篇02-06

小学数学的总复习07-06

我的小伙伴袁萌作文(通用21篇)12-06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原文及赏析03-10

总师办的工作职责01-25

中考语文总复习的资料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