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

时间:2021-11-23 09:52:43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

  通过学习最后一课,当你读完后,都有哪些感受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600字最后一课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

  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篇一

  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地倒下去,默默无言

  ——题记

  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那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课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

  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指针指向10点30分时,太阳旗插进了校园。“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摆出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哭泣声。郑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之情,感染了千百个后来者。

  当然,这种令人热血沸腾的爱国情也深深的触动了我。这种在无数前辈身上出现过,而在当今社会又无比匮乏的情感,使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长久的沉思过后,我在成长记忆的深处,搜寻出了关于爱国的点点滴滴,而这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我的爷爷奶奶。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去问爷爷奶奶关于革命年代的事儿。那时的我是不懂这其中的种种艰辛或是喜悦的,我只是喜欢看爷爷奶奶提起过往年代时的一种陶醉与感激的神情,那种诚挚的眼神是我一直以来都想了解的秘密。记得那个时候家里只有一台彩色电视机,爷爷奶奶总是为着电视节目而争执。爷爷每天都会坚持看各个频道的新闻,从不落下每天的报纸,而我只是会守着小卧室里的黑白电视机上的动画片傻乐,对于爷爷这种行为只觉得古怪且不能理解。 后来上小学,每日的行程中必备的便是系红领巾,不过更多的是一种例行规定下的任务。那个时候的我对于爱祖国并没有太深切的感受,只是牢牢地记住了脖子上的红领巾是有着不可言说的意义。后来上初中成为共青团团员,上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好像一切都朝着正常而顺利的轨迹发展,但是自己却知道愧对于身上背负的种种称号。总觉得“爱国”这个词是一个不能轻易谈起又不能避而远之的话题。

  年岁渐长,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似乎不再那么偏颇与片面,学会理性,学会认真思考。对于爱国或许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但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它不应当是人们口中那种难以启齿的信仰,也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无的理论,不应该在当今的时代里成为一种大家都不愿承认的情感。相反,这应该是一种能让人觉得自豪的感情,能够一直守护着感受着并为它而始终牵绊着难道不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吗?当褪去所有的轻愁浅恨之后还能有这样一种执念值得自己去爱护,去承认,去表现难道不应是一种生命的幸运吗?

  记得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村里的土房里,那个时候大家都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地过着简单淳朴的生活。老人们总喜欢在日落忙完农活后聚到院子里聊聊自己经历过的革命事迹。我听不懂,可我总是蹭在一旁看着他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动沉默。透过夏日晚上薄薄的雾气和田野里此起彼伏的蛙鸣,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我好像看到了当年属于他们的骄傲与真诚,属于他们的光辉与感动。虽然对我而言只是一种朦胧的触动,到底是我这么多年来久久不能忘怀的温暖。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爱国关心国家并不是一个需要过多斟酌考虑也不需藏着掖着的选择,而是从小到大流淌在生命中的情感,是时时刻刻都不会忘,时时刻刻都那么强烈。尽管他们并非各界政要,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高深学子,就是简简单单的农民、工作者,但也依然不

  放弃自己的信仰与执着。

  记忆更深刻的是小时候爷爷由于年龄较大,耳朵和眼睛都不好使。每次看新闻时总是把声音放得很大,然后专注地投入到时政新闻中;看报纸时戴着老花镜缓缓而仔细地关注着每一条新闻。那种神情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领会到的深情和热爱。

  恍惚间又想起了暑假时参加舅公的生日宴会,其间有一件礼物让我感触颇深。那是属于舅公的回忆相册,包括曾经何时参与哪次抗洪,又于何时参与哪只军队,黑白的照片看似并无太多感情,却让当时的我感慨不已。那个时候他们拼死拼活地就为了自己陪伴着的祖国能够平安富足,关乎个人的利益追求却并不多。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在“爱国”这种情感面前却退步、犹豫,甚而嘲讽。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来提醒自己或者说是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在阅兵式前,在天津爆炸案前,在所有举国同庆或共度难关时我们都能为那份爱国情怀而牵动。但爱国不应当仅仅是在大事件前的强烈情感,而应是时时刻刻的存在,或许并不一定要拥有过人的觉悟与体验才敢提起“爱国”一词,我们需要的是仅仅是去懂得去发现去承认去感受自己心底的爱国情,为它感动,为它骄傲。

  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篇二

  在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也有一篇题为《最后一课》的散文,作者郑振铎。写的是他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授最后一课的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从“孤岛”变为沦陷区。这天早晨,在侵略者的枪炮声中,郑振铎仍然到暨大为学生讲课。这天,学校贴出决议:“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即停课,将大学关闭!”

  在这最后一课上,学生的脸上都带着坚毅的神色,坐得笔直的,但没有一句话。郑先生感觉到这一课似乎讲得特别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也有点异样;学生都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老师愿意讲得越多越好,学生们愿意记得越详越好。

  上午10时30分,几辆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插着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口。最后的时刻到了,郑先生立即挺直了身子,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书本,以十分坚决的口气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站立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只有几个女生在低声啜泣。

  郑振铎在暨大上的这最后一课,竟也是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抗战胜利后,郑振铎不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地迫害,不许任何大学聘请他,使他永远离开了三尺讲台。后来,每当郑振铎回忆起这最后一课的情景时,都禁不住老泪横流。

  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篇三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记叙了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领土,学校决定“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在停课之前,郑振铎先生上的最后一堂课的情景以及当时学生们的心情让我感动。

  读着这篇文章,我觉得心情异常沉重,文中很多场景打动了我,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强盗,从此我们的祖国又重新站立起来了!看,我们现在多么幸福,上课时,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听老师讲课,休息时,我们可以挽着父母的手去公园里嬉戏,我们每天都能吃到丰盛可口的饭菜,甚至可以去肯德基享受洋风味的乐趣!你看,我们的城市多么美丽,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敞笔直,一棵棵树木正茁壮成长,一朵朵鲜花正灿烂绽放。这一切,都来源于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来源于先辈们为之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但是,今天,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没有死心。他们仍然想霸占我们的钓鱼岛,仍然想侵占我们的东海油田,仍然想篡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仍然在参拜他们死去的刽子手!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不忘国耻,时刻记住这段令中国遭受痛苦和磨难的历史,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深深地教育、影响着我们!


【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赏析06-20

《最后一课》的教案12-01

《最后一课》经典教案08-12

最后一课的教案05-01

作文最后 一课06-20

《最后一课》赏析08-24

励志文章:最后一课06-21

大学作文:最后一课06-27

最后一课的课文赏析06-20

最后一课初中作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