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木桶原理读后感怎么写

时间:2021-11-23 09:09:53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木桶原理读后感怎么写

  木桶原理这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读了木桶原理这篇文章,你都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木桶原理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木桶原理读后感怎么写

  木桶原理读后感篇一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包括知识的传输、经验的浓缩、感觉的锤炼和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些都是用于修补我们的“木条”的。可是,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缺陷,使我们的“桶底”可能不是完整无缺的,而是一个漏勺,那么我们工作或创业的能量就可能被泄漏掉。我们可能因为不合适地吐了一口痰,说了一句不体面的话,甚至是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动作或神态而使我们丧失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大家应该看过这方面的报导。我记得在一篇文章中记载过李嘉诚招聘人的故事,他故意在面试房间的地上丢了一把笤帚,只有那个不慌不忙地从门口走进来把笤帚摆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的应聘者才可能获得机会。

  在步入商界时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因为那些老谋深算的先生们坐在一边,用他们极其苛刻的目光审视着我们这些新来者,从而决定给我们一个机会或不给与,同我们合作或不合作。

  美国有一位了不起的服装专家叫约翰.莫莱,曾写了一本《DressForSuccess》——为成功而着装,他在书中说:“我站在纽约的大街上,从过往的行人的着装和身上的饰物就能一眼辨认出他是一个高级经理还是一个皮条客,是一个赌徒还是一个暴发户。”这使我们推想到,也许仅仅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如何着装或仅仅是善意的模仿,而使别人很难想象到我们是来自武汉的某高等学府。比如:有人来应聘时穿短裤;有的人来应聘时一个人占两个座位(带人来在门口外等,不听劝说,说话刻薄);早会或培训时在下面开小会、开会时坐在门口,里面空起来也不让等等这些都有是人文素养。这都能说明你的“桶底”不牢,是个漏勺。这还有一个团队精神的问题。

  大家说,商务礼仪和着装指南重要吗?还有文化方面的东西。我不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会使文化日趋没落,恰恰相反,而是使文化与商业结合得更紧密了。瑞士的雷达表公司请世界绘画大师创作带有雷达表的艺术作品,然后请记者拍照,出画册,拍电视或拍卖,整个操作过程高雅、文明,当然产生强烈的品牌轰动效应。我们很难说“可口可乐”是在推销一种文化呢,还是在推销一种产品。我看过“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一套挂历,其中四月份的那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月份在西方是赛车的季节,于是在画面上,跑车的门一开,疲累的车手惊异地发现,啊,前面出现了一瓶“可口可乐”!这就是艺术,而不能光靠那句“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来吸引消费者。

  既然我们是一个“木桶”,如何使“木条”更长,“桶底”更牢固,容量更大呢?

  在我们补好“桶底”之后,我们就去修补“桶身”。无庸讳言,加入WTO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拿我们本土的“游击队”去迎战外来的“正规部队”。我们的管理水平上不去,我们的技术落后,面对诸如此类种种劣势,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就是学习!古人云:“师夷之长技以治夷”。今人曰:“没有枪,没有炮,竞争对手给我们造!”这可能是新时期条件下“为中华之崛起而入外企”吧。这也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但是我们绝不能成为天体“黑洞”,不顾一切地把所有的东西都吸纳过来,而要成为一个巨型磁铁,只吸收那些于己有利的经验与技能。总之,老祖宗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顺便我想提一下关于我们应当形成核心人才集团的事情。我们有缘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一段日子,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事情。然而,当曲终人散,我们各奔东西,为了各自的生计而辛苦地四处奔波时,我们是不是需要得到其他朋友的安慰、支持、鼓励和帮助呢?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我们能互相合作,聚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则定能无坚不摧!

  看看坐姿就知道有没有竞争意识,有的企业规定,开会时,屁股只能坐三分之一的凳面。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位置明天不一定你还能坐,时刻需要学习,准备竞争。

  如今知识量每隔7-10年就要翻一番,每年至少有7%的知识在更新新,也就是说,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毕业后6-10年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有一半会失效。如果你工作以后仍抱着自己的文凭而高枕无忧吃老本的话,那就等于把机会拱手让给别人。知识如同物品,既有损耗,又有折旧,企图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惟有不断寻求新知识,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这是一个一切事物折旧很快的时代:时装折旧、知识折旧、价值观折旧、生活技能折旧、甚至连-发财的机会都会折旧……

  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不断学习是防止折旧的最好办法。

  什么是人才?科技一日千里,市场千变万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随之不断改变。企业对人才的观念也相应转变,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就是人才”。而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变化本身,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忙得要死的人才辈出(因为工作和不断充电),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闲得发慌的人。这种人的工作就是天天找工作,而且这种人不少。是什么原因呢?我看有他们有三种典型的不良就业心态要矫正。

  一是一步到位。不少求职者总希望找一个一步到位的理想工作。以为自己毕业于名牌大学,不愿从最基层的实际工作干起。殊不知不少用人单位都把工作经历、实际经验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不少人缺少这种经历,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徒有虚名。看重职业名气,总想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不愿干“跑”之类的营销工作,结果是用人单位招“坐”的少而求职者众多,招“跑”的不少但应聘者少,既浪费了时间,又失去了就业的机会。不要认为我是“堂堂的大学生”,就眼高手低。要学会骑驴找马。

  三是怕冒风险。求稳是求职者的普遍心态,就业最忌讳这种心态。大多数营销工作报酬采用计件式,要吃苦担风险,不少人不敢涉足。然而,干这种工作是一种锻炼,方法得当,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工作。

  人才市场信息表明:单一技能者的高薪岌岌可危,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如:英语人才由原来的纯英语转向法律英语、商务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究等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终身教育已经成为许多人继休闲、旅游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在坐的各位中,有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放假你们为什么不回家呢?你们从现在开始就在找工作,忙充电。部份学生甚至毕业几年了还在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为什么?因为就业难!

  竞争是残酷的,但也是平等的,人才竞争的焦点就是知识与技能。有识之士紧跟时代的步伐,选择市场急需的热门行业进行充电,从而拥有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人才的竞争是永无休止的,你需要每一分钟都和别人竞争。

  当我们补好“桶底”,修好“桶身”,满载着创业的激情和能量,就可以去工作创业了。然而,现在到底是什么才能创造意外的财富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技术和资本了,而是你自己的长处和独特的创意,技术和资本等都可以外包。“雅虎”的创始人提出一个互联网应用的新概念,于是使“雅虎”就象神话中的一粒种子一样,几乎在一夜之间成长为参天大树。当年在美国的可乐之争也是一个例子。“可口可乐”把美国之梦装入瓶中,销往世界各地。而新兴的“百事可乐”如何迎战如此超级巨星呢?“百事可乐”发现,年轻人打球归来时口渴难忍,他们往往一连喝下几小杯“可口可乐”仍觉得不过瘾。于是“百事可乐”适时地推出大瓶装可乐,让这些精力旺盛的年青人一次喝个够。它打出的广告是:“喝吧,年青的一代,同样的价钱,两倍的量!”这个创意是打败“可口可乐”的关键点,致使“可口可乐”十五年做不出对策来。因此,“打蛇要打七寸”,而这时候使用什么武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七寸要拿捏得准确。

  前些年,人们把社会上的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先知先觉”的人,第二类是“后知后觉”的人,第三类是“不知不觉”的人。创业者一定是“先知先觉”的人,他们把市场中的丰厚的“油脂”蚕食掉之后,给“后知后觉”的人留一杯羹;至于“不知不觉”的人则一定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受冲击最厉害的一类。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你怎样东奔西突,最终用来谋生的还是你的长处。

  木桶原理读后感篇二

  众所周知,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更进一层,我们可以知道:1 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 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对许多家庭来说,占据客厅最显要位置的视听(AV)系统似乎是一项永远也做不完的“形象工程”。我们对它的不懈追求可以看作是一个经典的“补短板”过程,其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搭配”,而一切的核心却是画面的解像力。

  先是20世纪80年代525/625线21、25英寸彩电配300线VHS录像机,然后是90年代29、34英寸电视机配500线激光视盘机(LD),再加5 1声道AV功放和音箱系统,已经称得上“家庭影院”。但是,800线广播级电视节目和720线DVD的普及,这一脆弱的平衡又被打破,许多家庭又更新为1250线的43、72英寸电视机,为充分发挥5 1声道音响效果,还要装修房间,一套像样的AV器材动辄二三十万元。器材的更新同样也带动了光盘产业,为了配合AV硬件的进步。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许多经典影片也经历了从VHS录像带到DVD一轮又一轮的修复,然后重新发行。这样软硬搭配,才有家庭的“体面”。

  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说,最短的那块“板”其实也就是漏洞的同义词,必须立即想办法补上。

  如果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做三长两短的一只木桶,而把企业的生产率或者经营业绩比做桶里装的水,那影响这家企业的生产率或绩效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最短的那块板。企业的板就是各种资源,如研发、生产、市场、行销、管理、品质等等。为了做到木桶“容量”的最大化,就要合理配置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及时补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上来说,又可以将木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木桶的板则分别代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人员的招募甄选和雇用、发展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内容。所以,木桶有大小之分,木桶原理也有整体和局部之分,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桶,然后找到那块最短的板,加高它!

  但是,要想完全克服最薄弱的环节是不可能的,一根链条总有最弱的环节,强弱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问题在于你能承担这个弱点到什么程度,一旦它已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必须下手了。(陈哲)

  如果一个人迟到不受处罚,那么全厂的工人都有理由迟到。

  在经济管理理论上有一个“木桶效应”的概念。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段木片;同样对于企业管理,其绩效如何取决于管理中最薄弱的那个环节上。这个道理说来很浅显,却有很大的实用性,大到整个企业的管理,小至个人素质的培养。并且就这个理论进行联想,还可以得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呢。

  就让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考虑吧。假如木桶所有的木片都是等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木桶装的水更多呢?按照以上理论,把所有的木片都加长吧!这样诚然没有任何纰漏,但这里就有个效率的问题了,在学校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成绩从70分努力到80分会比从从60分努力到70分困难些,同样从80分努力到90分又比从70分努力到80分困难了,以次类推,越望上越困难。经过一翻努力,木桶的长度再想加长也会越来越困难的。那么我们就任其自然吗?显然是不行的,现在企业间竞争的形势注定了企业必须发展,把企业的木桶做大;人才间的竞争也注定了个人素质这只木桶也必须逐渐变大。

  既然加长木桶很困难了,不妨转换一下思路,我们可以把木桶加粗啊!这样一想,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再寻找另外的木片,这样就是从0开始啊,其速度可想而知了;如果从数学的理论上再分析,我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木桶装水的多少也就是木桶的体积,而木桶的体积与高度和底面积均成正比;底面积与底面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而底面圆的周长与底面圆的半径成正比,这样就可以得出木桶的体积与底面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这样讲来,增加木桶的周长要比增加木桶的高度有效多了。再联想下去我们不难发现这在实际中也是有道理的。作为企业来讲,如果增加一项额外的服务,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了企业的效率,而由此项服务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又会对企业其他各个环节起到促进的作用,不正是平方的关系吗?从个人方面来讲亦然,增加一种技能在直接增加了自己的基本素质的同时,也会对其他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工作之余学会了一种体育活动,首先培养了自己的情趣爱好,而在进行活动中无形又锻炼了身体,使身心更加愉悦,把这种愉悦的心情带到工作中时又会促进工作,这样良性循环下去,四个字可以概括:事半功倍!

  所以在努力加长你的短木片外也不要忘记了为你的木桶寻找更多的木片!

  松下集团是日本众多青年求职青睐的一家公司。一次,松下公司招聘10名职员,报名应聘者则有数百人。在第一轮笔试过后,总裁松下本人参加了第二轮面试考核的全过程。当松下看到公布结果名单时,发现竟没有排名第二的那名青年。经查询,是打字人员给漏掉了,名单已公布,

  并下发了录用通知。松下当即要求补救,派人通知那名应试青年,因为他在面试中的表现给松下留下了突出的好印象。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位“高才”竟已跳楼自杀。在遗书中人们发现,这位青年确是因为自恃才高而没被录取,感到生存无望造成的。事后,松下的秘书曾对此感到十分惋惜,而松下却说:我们没有录用他,对我们公司来说,是对了。因为从事商务活动,成败荣辱都是经常遇到的,在松下工作的人,必须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胜任工作。接着,松下以此为鉴,对公司的招聘用人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这个故事是说明“木桶效应”的一个极好案例。

  木桶效应也称木桶原理、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如果从商数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素质包括智商(IQ)、情商(EQ)、逆商(AQ)、财商(GQ)、领导力商(LQ)等多方面。每种商数就如同一块挡板,合围起来,构成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松下公司招聘案例中那位青年令人“意外”的表现,其失败不在于突出的智商(长板),而在于逆商(挫折承受力)这块短板太短。

  乌干达政府决定实施一项免费向农民提供灭蝇剂的举措,却遭到了农民的拒绝。政府误认为这是农民不能接受新鲜事物造成的。于是派人强行推行,结果农民与政府官员发生矛盾,事情几乎闹到白热化的地步。后来的`调查表明,造成好事变坏的原因是,农民认为政府错发了农药。从外国进口的杀虫剂容器上印着巨大的“采采蝇”图片,与当地农民所

  见采采蝇虫害,在形象上不一致。政府派员不了解这一点,且使用武断强制的办法,结果事与愿违,不仅造成官民冲突,而且使虫害恶化,农民利益也蒙受了严重损失。

  事件揭示了忽视木桶效应带来的深刻教训:由于工作作风和方式(未认真调研和强制压迫作风)这块“短板”的存在,使政府对形势的正确分析(虫害)、正确决策以及爱民出发点等这些“高板”,均未发挥良好作用,甚至走向了反面。教训实在是深刻。

  自身素质不出现“短板”,是制胜成功的关键。在商务活动领域中有一个说法,认为西方高明的经营管理者,可战胜本国或西方的对手,却无法战胜东方的日本。原因是,日本人在竞争中,重点不是研究对手,而是认识自己。当他们知道自己是竞争“木桶”上的“短板”时,决不硬拼,而是退避三舍。当成为整体的“高板”时,他们会用精谋、专挚的商业战术让你难以抵挡。这是日本人深谙“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道理。

  美国成功学第五代宗师柯维,将成功归结为“七大准则”,第七个准则就是把“均衡发展的成长原则”作为最佳的“自我投资”策略。他指出:“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综合地“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也就是产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均衡的成长,正是日本经济成功的秘诀。”

  有人说,木桶理论“看上去很科学”,但往往使人“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才可以导致成功”。“霍金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得益于他的大脑特长,而不是得益于治好他有病的身躯。”这种观点实在是有失偏颇。其实,发挥优势与均衡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推动的,均衡是相对的、动态的,优势的发挥也不能造成畸形状态。均衡与优势互补,并不对抗。《孙子兵法》的“虚实篇”上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在“上兵伐谋”的竞争时代,你的虚处(短板”),一定是“善谋”的对方要击的方位。因此,要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定要同作战一样,掌握“水”与“兵”的特征,让产、供、销诸环节协调同步,提高领导者、管理者综合素质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步,才能把“木桶”打造得坚不可摧。

  木桶原理读后感篇三

  没有考证,不知道是哪个将什么所谓的“木桶原理”应用到了教育中来。刚开始的年月,老师要想教好学生,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再后来,这一通水也不够了,教师要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刚开始的年月,教师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不能让这木桶的任何一块木板短一截,因为桶里的水的高度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决定的。再后来,学生是有差异的,实际生活中,人的未来的成就往往是由自己的特长决定的,于是学生要有特长,特色学校和特色教育如雨后春笋。

  一、任何一门科学的新发现都会对其他的学科产生影响。在教育中应用一些“原则”“原理”“效应”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此的反反复复反映了什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这缺乏自己的对教育的深入的理解,尤其是教育领导者。说不好听的,如同墙头上的草——随风倒,这些现象多是形式主义思想泛滥。教育领导者的肤浅导致教师群体的浮躁。我想,我们很有必要坐下来静静的读书了!

  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不妨将自己比作一只木桶,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们如何做一只优秀的木桶呢?优秀的,木桶有很多的种类,有的盛水,有的盛粮,有的大,有的小。不过他们的功能多是同种,都是盛东西。教师也是如此,有的善于讲解,有的善于引导,有的善于教研,有的长于辅导。我想让教师们成为一个全才就有些强人所难了。让所有的老师都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去发展不是很好吗?学校不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吗?不知道这种想法老师们有没有?是否能够找到自己最长的那块木板?就怕每每一块木板都不够长!也不知道领导们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是否能为教师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去发展呢?

  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应该找到自己的特长!管理学校,创建特色,应该找到教师的特色并引领其实现专业化成长!


【木桶原理读后感怎么写】相关文章:

什么是木桶原理06-16

风中的木桶_高中作文03-08

薄壳原理写事作文06-29

两只木桶美文06-15

消防水箱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06-30

风中的木桶读后感06-23

木桶中的快乐作文300字07-03

关于木桶定律读后感12-23

风中的木桶自身的重量读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