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以及特点

时间:2022-09-26 15:31:54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以及特点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你知道中国有什么风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中国的风俗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以及特点

  中国的风俗特点

  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

  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

  中国各地春节习俗

  福建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 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湖南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 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 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天津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中国民间过年的禁忌

  1、过年要说好话

  这个和佛家的不妄语是一样的,经常有人说“拜年话”,就是这个意思,多说好话,吉祥话,多对人敬重,多对人祝福。在你祝福别人的同时,你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祝福,这些新年祝福在过年期间将成为吉祥神咒将加持着你和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你的明年带来无限生机。

  2、做事稳重,不要碰伤、碰催物品

  过年啦,吃饭,做饭,干活,免不了磕磕碰碰,朋友们要特别小心,对身边的器具物品要加倍爱护,尽量不要碰碎。如果万一碰碎,千万不要直接扔到大门外面,要用个东西包好,放在僻静处,等待过去大年初五之后再清理扔出。

  3、对香蜡纸烛要求要高

  过年免不了要给财神和家里祖先等各个神灵上香烧纸钱、放炮竹,祈求神灵护卫一家人吉祥如意。

  中国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

  1、 守岁习俗

  过年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过年的习俗之一。除夕之夜过年守岁,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 挂灯笼习俗

  过年各处商场、公园、街道都喜欢挂着灯笼,总给人一种喜庆洋洋的感觉。红灯笼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装饰出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每逢过年甚至在异国他乡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挂上了数不清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中国的过年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过年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3、 备年货习俗

  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过年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4、 拜年习俗

  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方式。

  5、 贴窗花习俗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如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元以后,剪过年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过年,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过去无论南方北方,过年过年期间都过年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过年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过年贴窗花还盛行。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6、 压岁钱习俗

  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 压岁钱数多少不一,但能给小儿带来自主消费的喜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与日俱增,通常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

  过年将至,年味越来越浓,人们在采购年货的同时也都要张贴春联。

  6、 贴春联习俗

  过年将至,年味越来越浓,人们在采购年货的同时也都要张贴春联。千家万户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年味,贴对联更是人们辞旧迎新时的必有之物。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过年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过年正式拉开序幕。

  7、 扫尘习俗

  一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清洗蚊帐被褥,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是把那些晦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8、 贴年画习俗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过年新年吉庆,驱凶迎祥。过年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过年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过年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

  9、 穿新衣习俗

  过年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旧时,富绅、富户呢毛绸缎穿戴一新;贫户所穿即使是粗布旧衣,也都整齐清洁,异于平日,以应新春吉日。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过年“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所以人们也要用新的事物来给自己开一个好的年。所以过年穿新衣服就是其中的一项。

  10、 年夜饭习俗

  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以及特点】相关文章:

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04-29

傣族的风俗习惯特点有哪些08-31

中国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08-16

中国画的特点基本有哪些11-17

中国茶文化有哪些鲜明特点04-09

散文的特点有哪些08-18

化学有哪些特点09-02

印度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及风情特点08-12

at的意义以及用法有哪些08-14